宝塔服务器面板,一键全能部署及管理,送你10850元礼包,点我领取

文章目录[隐藏]

  • 第一个故事:推着船上岸

道教的核心(道教与自然的现实意义)

最近在喜马拉雅听王德峰老师的《中西思想必修课》,王德峰老师说:人的一生,所有的烦恼和痛苦都来自人本身,都来自人为,所以道家教我们做减法,去除人为。减去人为因素,就是无为,这是道家“无为”的核心。“人”和“人”的组合是一个“伪”字。一切人为的、刻意为之的,都带有某种“伪”的特征,应该抛弃,因为它不属于天,违背了无为的精神。

老子说:“学问对于道来说,是越来越差了,甚至是无为而治,无为而治。”今天我们普遍提倡终身学习,求知,学习知识就是在补充。然而,如果你想了解真正的智慧并接近道,你必须做减法。但是你知道为什么要做减法才能接近道吗?今天,我们结合庄子的《田芸》来说明其中的深刻智慧。

命运如何?这不是天空的运气,而是它是如何工作的。

庄子说:“它有什么运气?它在哪里?太阳和月亮争夺什么?索赔是什么?魏刚是什么?”

是否意味着天空在奔跑?地面还在吗?太阳和月亮在争夺位置吗?谁负责这一切?是谁把它放在一起的?庄子回答说,天有六河五行,帝王可以循六河五行而治,不遵六河五行就会生乱。顺应自然的事情会管理成功,功德圆满。

庄子说天地无主。天地是“无为”的,但它们仍然很好地工作,正是因为它们符合自然的“道”,即天道。这篇《庄子·田芸》是庄子对“自然之道”阐释的经典,也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经典。今天,我们通过庄子的两个故事来理解它的内涵。

第一个故事:推着船上岸

孔子周游世界宣传他的“仁政”思想。这一次,孔子去了鲁。

孔子的弟子颜渊问太史进,你觉得我老师这次的行程会怎么样?

太史进说:可惜,你的老师会有麻烦。

颜元:为什么?

太史进说:稻草狗是古代祭祀用的物品。在用于祭祀之前,它被放在一个铺满华丽绸缎的竹篮里,祭祀的人们必须斋戒才能见到它。祭祀结束,青贮狗就没用了。行人践踏它的头和背,拾柴人把它当柴火烧。如果有人再把这些用过的青贮狗包起来,放在竹筐里,然后用锦帛盖上,它们的日常生活就在旁边等着,那么这些人就没有疯,还会做噩梦。

太史进接着说:现在你们的老师孔子就是这样的人。他把前国王献祭给用过的青贮狗,聚集弟子学习和阅读,并将这些思想传播到其他国家。于是,他在宋国的树下演讲,树被砍倒了。当我到达魏,我的事迹被抹杀;这就是为什么他在生意上和世界各地都有麻烦。

最好乘船在水上旅行,开车在陆地上旅行。如果你认为船可以在水上前进并推动它着陆,你这辈子就走不了几步了。和现代相比,不就是水和土地的区别吗?和鲁相比,不就是一条船和一辆车的区别吗?现在,你的老师孔子想把周朝的制度推给鲁,就像推船在陆地上行走一样。不仅徒劳无益,还会让自己陷入困境。他不知道一切都在变化,无止境的真相。

这就是广为人知的“推舟上岸”的故事,非常深刻。庄子说,用古代的思想和制度来治理人,就是“推舟上岸”,就像刻舟求剑一样,不符合自然之道。为什么呢?因为大自然永远在变化。

庄子说,三皇五帝时期的礼仪法规不尽相同,但都管理得很好。三皇五帝的礼仪,像山楂、梨、橘子、柚子,味道不一样,但是都很好吃。时代在变。当然,治理国家的礼仪和法律需要改变。庄子说,如果猿猴穿上周公的衣服,会觉得不舒服,会咬人脱衣服。

所以,适合古代人的治理方法不一定适合现代人,因为时代变了,时代和环境也在变,但所有的经验和知识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条件之上的,或者说知识和经验都是有限的,用有限的知识去驾驭无限的自然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庄子说:人生有悬崖峭壁,知之无涯,知之无涯。

自然的变化是无穷的,真正的“道”当然是无穷的。因此,要真正顺应自然,需要去除各种限制,这就是所谓的经验和知识。所以老子说:学问越来越差,道越来越差。经验在增加,知识在增加,但任何知识和经验都是有限的,所以学得越多,离真正的“道”就越远。

在这一章中,庄子还谈到了另一个著名的例子,它解释了道的本质。这个故事,大家可能都知道,讲的是一个叫石的美女,因为心痛而奇妙地皱起了眉头。大家都觉得她好漂亮。村里有一个丑姑娘,见到时,长得很漂亮,所以她回去时也抱着心,皱着眉。但村里的有钱人看到她,都留在家里;穷人看见她,就把妻子和孩子从她身边带走。丑女只知道皱着眉头很美,却不知道为什么皱着眉头很美。庄子说孔子现在的情况和这个差不多。如果我们单纯模仿而不知道根本原因,就会导致失败甚至灾难。

无论是“推舟登岸”还是“师法他人”,庄子其实也是这么说的。如果我们用旧方法来处理新问题,那是行不通的。单纯模仿别人的经验是不够的。用有限的知识解决无线问题是徒劳的。因为方法、知识和经验的作用范围总是有限的,对我们来说,把这种限制应用到一切变化很大的事情上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在本文中,庄子与其说是对孔子“仁义治国”的批判,不如说是对经验的批判和对道家无为本质的阐释。

在我们的传统认知中,我们经常认为经验总是好的。我们从实践中总结经验,用它来指导我们下一步的行为。很多时候,经验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从小就学习和接受科学文化教育,学习祖先的经验,但过度依赖经验是一个巨大的陷阱。

哲学家罗素讲了一只火鸡的故事。西方有感恩节吃火鸡的习惯。在火鸡被宰杀前的前半年,主人会全心全意地照顾它,火鸡每天都会被主人精心喂养。每一天,如果站在火鸡的角度,都无法得出主人会在感恩节拧断脖子的结论。如果用过去的经验来指导未来的行动,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历史上的例子数不胜数。

2000多年前,庄子在《庄子·田芸》中解释的“推舟登岸”和“师法他人”的故事,无疑显示了这种智慧。对经验的依赖是危险的,或者经验总是有限的,世界无限变化。用有限的知识和经验去对抗无限变化的世界,显然是徒劳的。

所以庄子说:我的生命有极限,我的知识没有极限,极限是无穷无尽的,快结束了。

老子说:学问越来越差,道越来越差,以致无为而治,无为而治。

好了,今天的《庄子·田芸》两篇短篇小说的分享到此结束。表面上是庄子对孔子治国思想的批判,实际上是庄子对道家思想核心“无为”的阐述。老庄提醒我们,自然环境瞬息万变,万物自有其道。用固定的方法,过去的经验,现有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迎接新的挑战,是极其危险的。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编播报阅读。下一篇文章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