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服务器面板,一键全能部署及管理,送你10850元礼包,点我领取

文章目录[隐藏]

  • 安徽省哪个城市最繁华
  • 谁知道安徽城市排名!最好具体一点。。。
  • 安徽省城市经济排名
  • 安徽发达城市排名??急?求解决方案
  • 安徽城市排名

  

安徽省哪个城市最繁华

  合肥、芜湖、蚌埠

  

谁知道安徽城市排名!最好具体一点。。。

  05年GDP(亿)–人均GDP(元)城市排名:

  马鞍山—-325.00—–26000

  铜陵市—-182.10—–25648

  合肥市—-853.00—–18764

  芜湖市—-400.00—–17778

  淮南市—-261.00—–11154

  宣城市—-265.00—–10076

  黄山市—-147.40—–10068

  淮北市—-200.00—–9569

  蚌埠市—-312.00—–8991

  滁州市—-328.00—–7558

  池州市—-110.00—–7096

  安庆市—-420.00—–6942

  巢湖市—-301.90—–6652

  宿州市—-313.00—–5216

  亳州市—-265.00—–4853

  六安市—-312.80—–4634

  阜阳市—-324.60—–3529

  城市知名度排名:

  1、黄山市(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全国十大最美山之一,中国十大名山,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知名度高于省会合肥,安徽的发展口号为:打好黄山牌,做好徽文章)

  2、合肥市(省会,在中部六省无论人口数量还是人均GDP都在末位,这两年环境发展还好,科技,家电产业现发展很快)

  3、芜湖市(奇瑞提升了城市形像,可见品牌形像重要,另一赵薇)

  4、马鞍山(有马钢,一直是全国卫生城市,特别是这两年马钢股市给股民的回报)

  5、安庆(在清末为沿江重镇,安徽一字来源此,又有“黄梅戏”,有大美女马兰)

  6、淮南市(煤矿,中国资源短缺,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领导要求唱响“黄煤戏”)

  7、阜阳市(知名度应排在淮南之前,因出王怀忠大大提升城市知名度,但苦了老百姓)

  8、淮北市(有煤资源)

  9、铜陵市(铜都,排第九有点委屈)

  10、亳州市(药材之乡,出了曹操,华佗)

  11、宣城市(宣纸,宣笔)

  12、蚌埠市(80,90年代时铁路建设还可以)

  13、巢湖市(出了卢荣景)

  14、池州市(沿江能沾点光)

  15、六安市

  16、滁州市

  17、宿州市

  发展潜力排名:

  1、芜湖(自主产业发展迅速,城市品牌建设有力度,积极向长三角靠拢)

  2、合肥(不必多说)

  3、铜陵(产业结构合理,在省规划中有重要地位)

  4、马鞍山(现安徽人均第一,融入长三角有地理优势)

  5、黄山(安徽的门面,没理由发展不好,与杭州相邻)

  6、淮南(资源丰富)

  7、准北(同理)

  8、安庆(沿江城市群规划中有很重要地位,招商引资搞得不错)

  9、宣城市(县域经济发展很好,宁国、广德就是很好例子)

  10、蚌埠市(有一定的工业基础)

  11、池州市(沿江城市)

  12、巢湖市(引资不错)

  13、滁州市(靠近江苏,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地缘优势)

  14、六安市(矿资源比较丰富)

  15、亳州市(只能靠药材了)

  16、宿州市(没什么优势)

  17、阜阳市(王怀忠的泡沫经济将要影响阜阳人很长一段时间,加上最近颖上县官员腐败,只能排在安徽末位了)

  

安徽省城市经济排名

  第1名:合肥

  安徽省省会,虽然合肥的基础较为薄弱,省内各市对合肥也有些争议,但毕竟也做了60多年的省会,而且近年来经济发展明显加速,已经超越了很多老牌省会城市,加上科教实力较强,科大、工大、安大三所重点高校的大力支持,位列安徽第一也是合乎情理。前段时间合并巢湖后,城市发展格局进一步拉大,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第2名:芜湖

  皖江地区主要城市,安徽沿江发展的重要阵地,皖南区域中心城市。芜湖经济基础相对较好,加上有长江航运的天然优势,经济发展自然不慢。建国后,芜湖经济稳步增长,并有一批以奇瑞为代表的大企业支撑,县域经济也较为富裕,近年来与长三角合作加强,综合实力已然稳居安徽第二。

  第3名:马鞍山

  该市为新兴的钢铁工业城市,重工业发达,人均收入在安徽名列前茅。可贵的是近年来,该市积极利用邻近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也逐步发展起来,加上城市建设基础较好和沿江的航运条件,又是全国文明城市,所以名列三强也是实至名归。

  第4名:蚌埠

  皖北地区的老工业城市,当年凭借千里淮河第一港和铁路的交汇推动了城市的迅速崛起,并一度发展成为安徽前列的重要城市。蚌埠科教实力也较为强大,高校机构较多。但是近年来实力有所衰落,GDP只能排在安徽中游,城市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加上地处皖北,缺少发达地区的引领,当年的辉煌正在逐步衰退,被省内很多后起之秀超越。但是蚌埠毕竟还有当年的雄厚基础和交通发达的优势,所以再次崛起也不是难事,故眼下只列第四。

  第5名:淮南

  同样是皖北地区的老工业城市,煤炭工业是其主要的产业部门,资源型城市的特点显而易见,但是交通上不如蚌埠发达,学校机构也少于蚌埠。但是淮南城市面积较大,是全国“较大的市”拥有地方立法权,加上重工业实力还在,人均收入也不差,这座百万人口的老市居于第五也是合理的。

  第6名:安庆

  安徽的老省会,也是安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自古就是长江北岸的重要城市之一,军事上地位显赫,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安庆作为安徽的传统城市之一,建国后曾一度衰落,但近年来经济发展也有所起色,经济总量稳居前五位。相信安庆凭借历史文化和长江之利,在搞好县域经济的同时,综合实力还会有一个明显的跨越。

  第7名:滁州

  一座有着1500余年历史的淮东州府,《醉翁亭记》让人们了解了古滁州自然之美和人民之乐。由于建国后设市较晚,起步较迟,但近年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逐步迈上全省上游行列。滁州凭借毗邻南京、扬州的区位优势和市区发达的家电电子实力,经济实力目前居全省第五。在安徽新一轮建设热潮中被定位为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和皖江地区对接长三角的前沿。但北部辖县县域经济较为薄弱,影响了综合实力的抬升。

  第8名:淮北

  与淮南同样作为皖北的资源型重工业城市,工业实力显而易见,人民生活水平也较高,城市建设基础不错,虽然是重工业城市,但环境总体良好。但淮北苦于区域面积较小,总人口不多,经济体量不大,发展腹地缺乏,严重制约了综合实力的提升。最近正在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相信未来淮北会成为一座虽小而精的皖北名城。

  第9名:铜陵

  与淮北类似,这座江南城市虽然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都不错,自然环境也十分优美,但是面积太小、人口太少,而且和隔壁的芜湖关系复杂,导致了虽然人均富裕,但综合实力不强,经济体量不大,总体来看,只能屈居第九。

  第10:阜阳

  阜阳是皖北地区人口最多的大市,交通条件优越,经济发展腹地宽广,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阜阳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发展滞后,人民生活水平有待提升,县域经济普遍乏力,周围缺少发达地区的带动,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城市建设有一定的基础,但大而不强,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第11名:宣城

  宣城自古就是江南名郡,文化繁盛、经济繁荣,而且有临近江浙的地理优势。宣城自然环境优美,县域经济发达,但人口较少,城市建设起步较迟,所以总体经济实力不大,地区产值排名靠后。不过,虽然综合实力不强,但一点也不影响宣城人民高质量的生活条件和环境。

  第12名:六安

  皖西大市,六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面积和人口都不少,经济发展也有所起色。但六安县域经济较弱,只有霍山较好,人均收入不高,而且由于地处皖西,经济上联系合肥外,缺乏长三角的带动,山区较多,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六安城市建设提升较快,环境优美,旅游业或许可以助推经济的发展。随着六安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南北交流的便利,和县域经济的起暖回升,相信六安的综合实力会有一个质的飞跃,皖西的明天也会更好。

  第13名:池州

  池州山河秀丽,拥有长江的航运和皖江的区位,经济发展潜力无穷,旅游业也很好,有名山有大川。但是设市较迟,城市建设起步晚,而且人口较少,面积不大,难以形成强大的综合实力,但是池州的人居环境绝对是一流的。

  第14名:黄山

  提到黄山,人们首先想到的不是黄山市,而是黄山的山。确实黄山的旅游实力之强是众所周知的,无需多言。人均收入也不差,环境更是没的说。但黄山市由于旅游业发达的原因,所以工业经济并没有得到重视,工业的污染也不利于黄山旅游。加上市区不大,人口较少,所以论旅游业绝对第一,但是综合实力来比,确实不强。

  第15名:宿州

  宿州是京沪铁路沿线城市,交通较为便利,人口较多,最近城市建设也开始发展。但是宿州经济实力不强、人均收入较低,县域经济滞后。没有大企业和强大的支柱产业,农业经济比重大。但最近开始与徐州加强合作,希望能有助于提升宿州的综合经济水平。

  第16名:亳州

  提到亳州,人们就会想到中华药都。如果论中草药,亳州绝对首屈一指。但该市地处皖北北部,交通条件一般,工业实力不强、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城市建设相对滞后。又没有阜阳那么多的人口和宽广的腹地,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在省内实力较弱,综合实力不强。

  

安徽发达城市排名??急?求解决方案

  前八强排名具体是这样的:合肥、芜湖、马鞍山、蚌埠、淮南、安庆、滁州、淮北;其他六个市就不排了。

  

安徽城市排名

  国家统计局2007年第131期《研究参考资料》发布的一份研究结果显示,在2006年度全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综合实力比较中,合肥位居第21位,我省马鞍山市也榜上有名,位居第74位。

  据统计部门人士介绍,城市综合实力是指一个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环境、科技文教等各个领域所具备的现实实力和发展能力的集合,包括人口与劳动力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五大项、44个正向指标、7个逆向指标,这些指标乘以一定权重汇总计算出城市综合实力得分。

  与2005年的百强排名相比,合肥在此次排名中的位次前移10位,在省会城市中位次也前移7位升至第八。在与中部其他五省会的比较中,合肥仅次于长沙、武汉之后名列第三。长沙、武汉、太原、郑州和南昌分别位居14位、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23637643917位、30位、31位和48位。其中,长沙和太原两市位次较2005年的排名分别前移5位和12位,武汉、郑州和南昌三市位次则分别后退1位、8位和13位。

  但与往年的排名不同,此次排名并非国家统计局官方正式公布。记者昨日就此咨询了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城市资料处,该处相关人士表示,《研究参考资料》是统计局的一份内部刊物,9月25日,该刊物的确刊登过这样一篇报告。下周国家统计局将通过其主管的行业报《中国信息报》发布正式排名。(甘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