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服务器面板,一键全能部署及管理,送你10850元礼包,点我领取

最近在知乎的值乎还有公众号后台都遇到了不少关于电脑翻车的问题,比如蓝屏死机,比如突然降频变慢之类的,然后就顺带着会提到温度监测这个问题。发现这里面的误区也不少,给大家再聊一聊关于电脑散热的那些事。

首先,建议大家再新买电脑、电脑超频之后,都尽可能的跑一跑稳定性测试,也就是常说的烤机,拷机的目的就是让电脑模拟一种高负载的情况,测试它会不会翻车,如果再往细了说一点,常说的还有单烤、双烤,区别是前者是单烤CPU,后者是CPU+GPU一起拷机。

这里要注意,跑分和拷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跑分往往是处于一定的负载,目标是在一定时间内跑完一定的测试程序,但是并不见得是满载,也不太会反馈跑的时候的温度等等信息。

市面上大家最常用的一个稳定性测试的工具,就是AIDA64了,这个工具已经有些年份了,当年名字还叫Everest的时候就用过,做的确实比其他很多软件突出,可以查看硬件信息,可以做稳定性测试,还有很多网上给电脑“加副屏”实时显示电脑信息,也是用它来作为数据源的,属于好用又专业的工具。但是它是付费软件。

在稳定性测试里,要注意的是,当你默认打开【工具】里的【系统稳定性测试】之后,它默认会勾选Stress CPU、Stress FPU、Stress Cache这几项,但是真正测试压力,是建议只勾选FPU的,其中的原因是因为只有在CPU全跑FPU的时候,它才是几乎完全的满载的。

换句话说你勾的多,反而是没占满。单烤FPU没问题的话,你在渲染、游戏的时候只会比它低,所以建议单烤FPU。但是也因为单烤FPU的要求过于苛刻,所以如果你单烤FPU有点撑不住,但是其他压力测试还OK的话也可以不用过于在意(比如我的9900KF,过渡期用的利民FS140,FPU测试会到100度左右,但是日常用最多也就到85℃~90℃)

说到这里,大家也会明显一个问题:电脑的各个部件,在负载不同的时候,温度是完全不同的。这个道理其实平时说说都明白,但是截图、测试的时候很多人就会忘掉。所以当我问跑游戏的时候的CPU、GPU温度如何的时候,会收到一张40多度的截图…

其实电脑的散热是很快的,意味着,你满载可能90℃乃至100℃,但是关闭程序或者从游戏、程序中切换出来之后,只要几秒时间,温度就会降下来。比如下面的截图里(上面和下面的时间轴不一样,所以一前一后),我在停止CPU压力测试的时候,CPU的利用率立即讲到了0%~1%,这个很容易理解,但是温度直接也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断崖式从65℃~70℃降到不到30℃。

这就意味着,如果你是用一个看实时温度的工具,是很难抓到精确数据的。而且包括游戏中,根据场景的复杂程度、你是游戏进行中还是暂停等等,都会影响数据的波动。因此,你就需要一个能够记录历史数据的工具,这样才能知道最高达到过多少。

首先要介绍的第一个工具是HWMonitor,这个工具是开发著名的CPU-Z的网站开发的监控工具,官网地址是:

https://www.cpuid.com/softwares/hwmonitor.html

在左侧可以找到下载按钮,建议是用绿色版就好了。

它占用空间很小,以发文时候的最新版1.42版本为例,仅仅只有1.58MB,

解压后的64位版本也只有2.5MB左右。

一般这类软件,如果你硬件较新的话,都建议用最新的版本,虽然说传感器都是一样的发送数据,但是毕竟识别出硬件型号心里踏实一点。

打开以后你就会看到下面的界面,它可以监控的部分包括了:电压、温度、频率、风扇转速、风扇转速调整值、利用率。其他的先不说,我们单说说温度,对于温度的监测,是取决于传感器的,而传感器这个东西,主板上有几个,CPU每个核心有一个,内存、显卡各一个,固态硬盘一个,机械硬盘则会有两个。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它的数据分成了3列,分别是平均值、最低值和最高值,我们所要看的,就是这个最高值。在测试跑游戏之类的场景的时候,你可以打开HWMonitor,然后等完整重现一下之前出问题的场景或者类似的场景之后,再回到软件,看一下Max这一栏里,有没有温度比较异常的。

除了监测以外,大家也要明白多少算是异常,先从低的来说。

机械硬盘

温度基本上也就比室温高个几度,即便是连续的满速下载,也就40度左右,而且机械硬盘很少有温度异常的情况,一般到用坏都很少因为过热导致什么问题的,所以温度异常除非是传感器有问题,或者机箱内部到了快爆炸的时候了…

固态硬盘

这个不同的固态之间差异比较大,待机和满载之间相差也比较大,像我的电脑用的Intel 760p这块佛系固态,在室温27℃的时候跑来跑去满载也就65℃上下,但是像三星EVO Plus、SN750这些固态就不一样了,多跑跑动辄便是70℃+。所以有时候没有那么高的需求,买性能没那么高的硬盘不光省钱(当然,760p并不省钱…是别的诸如RC10之类的省钱),还能保证温度不那么过分,这点对于台式机来说还好,毕竟可以很简单的加额外的散热片,但是笔记本来说很重要。

主板

HWMonitor里的TMPIN这几项其实比较玄学,首先这几个传感器的位置是在主板上,然后根据你主板的不同,TMPIN的数量还不一样,据传说TMPIN0是主板监测的CPU的温度,TMPIN2曾经是北桥,但是对如今没有北桥的主板是啥很不明,还有诸如靠近GPU、​芯片组本身的温度等等。偶尔会有温度高于100℃的项,如果出现了,多少清一下灰试试,如果始终那么高,但是没有出现系统不稳定的情况,也不用太管它。

CPU

CPU的温度像Intel目前的温度墙设的蛮高的,AMD则为100℃就开始有动作,但总的来说,满载(非单烤FPU)在85℃以内都算是正常的,85℃~100℃偏高了,但是还算OK,超过了100℃就肯定是有问题了,像有时候几年的老电脑,硅脂干了,或者新电脑你忘了涂硅脂,或者散热安装有问题,就很容易​到这个温度。(当然,如果你直接没装,那就直接过热到连机都打不开,也就不存在监测了)

GPU

​显卡的温度和CPU类似,不过大部分的显卡运行的温度还是比CPU要略低一点。CPU和GPU都是电脑里的“发热大户”,这也是为什么不管是笔记本,还是台式机的CPU+独显,都是各自有​独立的散热的原因。

另外一个工具

除了HWMonitor以外,其实还有一个更专业一些的工具,HWiNFO。它不像HWMonitor还有一个PRO版,它就是纯粹的免费软件,但是功能因为太多了……对新手反而不友好,所以不是第一推荐的(因为很多人其实不需要那么详细的信息),但是注意它不仅仅是一个监测软件,​而且提供了特别强大的硬件信息查看。比如当你打开软件以后的默认的硬件展示部分,就很舒服,如下图。​

官网链接:https://www.hwinfo.com/

​在主程序的的Sensors按钮点开以后可以看到类似HWMonitor的监测数据,不过数据量嘛…大家可以看一看旁边的翻页按钮有多短,​一共有多少页就知道数据有多详细。而且因为更新频率比较高,所以一些较新的平台,也识别的很快,比如最近测试过的惠普战X用的锐龙4650 PRO,​它就能正常识别。因为整个用法类似,关于看温度方面也就不仔细​介绍了。不过这个软件还有很多其他功能值得一说,限于篇幅本篇就先不​介绍了。

最后除了这些相对更专业的工具以外,如果你电脑上装了鲁大师,其实鲁大师也是有温度监测的功能的,像上面提到的切换出来以后查看,用“温度监测”一栏因为会保留5分钟数据,所以还是可以看看的,因为数据来自传感器,所以这个数字应该没什么出入。

But…娱乐大师毕竟是娱乐大师,能用上面的还是用上面的,尤其是你电脑里没有鲁大师的时候,不要为了监测温度而装一个,用上面的绿色版​的监测一下就好,不占资源。特别是对于笔记本,特别不推荐​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