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服务器面板,一键全能部署及管理,送你10850元礼包,点我领取

  作者:蝌蚪君

今天就是七夕了

又到了情侣们

一言不合撒狗粮

各种花式秀恩爱的时刻

不秀恩爱,也没狗粮,古代七夕根本就不是情人节!-风君雪科技博客

这让刚分手的蝌蚪君

(啥?蝌蚪君分手了,这喜闻乐见的事儿我怎么还不知道)

除了羡慕嫉妒恨之外,

只想咆哮一句

是谁想出这伤害指数爆棚的节日?

古人看完摇了摇头

表示他们才不背这个锅

因为在古代

七夕根本就不是情人节!

不秀恩爱,也没狗粮,古代七夕根本就不是情人节!-风君雪科技博客

  事实上在古代,元宵节、上巳节甚至寒食节、清明节都有专供男女互相“勾搭”的习俗存在。这些节日比起七夕,更能承担情人节的职责。

  那古代七夕到底是个什么节?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在牛郎织女七月七相会的故事产生之前,七夕节便早已存在。且看东晋葛洪《西京杂记》的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

  七夕节最为普遍的习俗,就是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各种乞巧活动。女孩们对着天空的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织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所以说,古代七夕其实是待字闺中的女生们搞生产技能大比拼的日子。

  姑娘们都比些啥?

  项目一:穿针比巧

  穿针乞巧者,或穿七孔针,或穿九孔针,以五彩丝线穿针,速度快为巧者。

不秀恩爱,也没狗粮,古代七夕根本就不是情人节!-风君雪科技博客
图自网络

  项目二:喜蛛应巧

  关于喜蛛应巧的评判标准有不同的说法。

  说法一:把一些瓜果食品放在果盘上,如果蜘蛛当夜在瓜果盘上结网,就算应验,乞求到“巧”了。要是蜘蛛所结的网圆整而细密,则最巧。

  说法二:在七月初七晚,捉一只小蜘蛛,放在首饰盒里或其他器皿里。第二天清晨,打开盒子观察蜘蛛结网的情况,如果网结得方圆得体,疏密有致,即预示着这位乞巧者心灵手巧。

  项目三:投针验巧

  投针验巧简单来说,就是盛碗水放到庭院中,等到水表面因尘土结成一层薄膜后,就拿把针轻轻平放在水面上,这时针不会下沉,然后观察水中出现的针影。若针影是笔直的一条,即是“乞巧”失败。若是针影形成各种形状(比如投个针都是爱你的形状),便是“得巧”。

不秀恩爱,也没狗粮,古代七夕根本就不是情人节!-风君雪科技博客
图自网络

  比这些有啥用?

  古代的婚姻,几乎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姑娘们当然要向织女星乞巧,让自己绣工更出色,这样嫁的郎君也能如意些。以前的姑娘虽然并不自由,但是她们心中对爱情还是有着期盼的。

  另外,不早点嫁出去的话,是会被国家罚的!那时候女子 15 岁就是适婚年龄。如果到了一定年龄还嫁不出去,是会被国家罚款的!

  罚款的金额是“五算”,“五算”是五倍人头税的罚款,这在当时可是一个成年人一年的口粮了,这哪个普通百姓家顶得住啊!

  未嫁的女人乞巧,期待着能找到一个如意郎君,那已婚女子会做些什么呢?

  当然是“重金求子”了。

  磨喝乐,又称魔合罗、摩呵罗等,音译自佛经中的梵语神名,是民间七夕节的玩物,即小泥偶,多是嗔眉笑眼、手持莲叶莲花的男童形象。

  磨喝乐被视为“巧儿”,供儿童把玩游戏,也可以在七夕时供奉起来,传达已婚女子们“宜男”的心愿。

不秀恩爱,也没狗粮,古代七夕根本就不是情人节!-风君雪科技博客
图自网络

  男人们又在干啥?

  在姑娘拜织女星乞巧的同时,男人们也没闲着,他们会虔诚跪拜魁星(西方称天狼星,是传说主管文人科考运气星神),乞求功名。

不秀恩爱,也没狗粮,古代七夕根本就不是情人节!-风君雪科技博客
图自水印

所以说

古代的七夕

虽然和爱情有关

但与情侣约会、当众撒狗粮之类的活动

毫!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