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服务器面板,一键全能部署及管理,送你10850元礼包,点我领取

成语故事120篇简单是为您推荐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成语故事120篇简单-风君雪科技博客

1、冬烘先生成语故事

  唐朝时期,主考官郑薰先生在评卷时,见到颜标的卷子,他看了一遍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想颜标是颜真卿的后代,应该让这个忠烈的后代作状元。谢恩的那天,郑薰才发现错认了颜标。后来人们评论:“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

  【解释】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2、聊以卒岁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贵族之间权力斗争十分激烈,范宣子赶跑了他的外孙栾盈,并杀了他的同党羊舌虎,将羊舌虎的哥哥叔向囚禁起来。叔向认为自己能够优哉游哉地坐牢、聊以卒岁很幸福了。大夫祁奚说服范宣子,向晋平公求情,释放了叔向,任他为太傅。

  【释义】聊:勉强;卒:终;岁:年。勉强地度过一年。

3、罗钳吉网成语故事

  唐玄宗时期,酷吏吉温与罗希奭善于拍马奉承,得到右丞相李林甫的赏识,让他们掌管刑狱,他们两人办案均根据李林甫的旨意行事,搞“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帮助李林甫排斥与打击异己,落入他们手中如同被钳夹住或落入网中一样。

  【释义】用以指酷虐诬陷。

4、木梗之患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孟尝君准备去西边的秦国,门客用寓言谏之说:在淄水听到土耦人与木梗人的对话,木梗人说土耦人前身是土,遇水必化。土耦人说木梗人是东园之桃,遇水漂泊异乡。秦国有虎狼之心,不能去。孟尝君才能门客的意见,不敢去秦国。

  【释义】比喻客死他乡,不得复归故里。

5、祁奚之举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贵族之间权力斗争十分激烈,范宣子赶跑了他的外孙栾盈,并杀了他的同党羊舌虎。大夫祁奚向晋侯请求告老还乡,晋侯问他谁可以接任,他推荐了他的仇敌解狐。晋侯问谁可以担任中军尉,祁奚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

  【释义】祁奚举荐贤人,不避亲仇,公正无私。

6、拥书百城成语故事

  北魏时期,饱学多才的李谧博览群书,他无心去考取功名加入仕途,一生将家产变成书籍,他收集各种书籍并加以审订。经他审订的书有四千多卷,他给后人留下的名言是:“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解释】比喻藏书极其丰富或嗜书之深。

7、悬剑空垄成语故事

  古代季札第一次出使北方,见到徐君结为好友。徐君喜欢季札的宝剑,口头虽没言明。季札心里明白这事,为了便于执行公务,就没有送给徐君。季札公务完毕路过徐地,见徐君已经去世,就到他的坟墓旁把宝剑挂在树上而离开。

  【释义】比喻心许朋友的事,不因人死而改变。

8、人神共愤成语故事

  唐朝时期,湖州刺史于頔重修西湖灌溉工程,让百姓受益匪浅。他任苏州刺史时下令拆除神庙,破除迷信。他的政绩卓著,为人比较专横,死后唐宪宗赐号“厉”。他的儿子请唐穆宗改“厉”为“思”,太常博士王彦威说他肆行暴虐,人神共愤,法令不容。

  【释义】人和神都愤恨。形容民愤极大。

9、衔沙填海成语故事

  神话传说,上古时期炎帝最疼爱的小女儿女娃在东海游泳被水淹死,她的灵魂于是化成一只作精卫鸟,经常飞到西山去叼小石头和小树枝扔进东海,发誓要填平东海为自己报仇,她就这样一直飞来飞去,但最终也没有将东海填平。

  【释义】犹言衔石填海。比喻为实现既定目标,坚韧不拔地奋斗到底。

10、王后卢前成语故事

  唐朝初期,诗歌散文十分活跃,其中代表人物有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及骆宾王,他们的文词在海内外都有名气。当时有人试着给他们排名,杨炯听到后说:“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人们认为这样的排名比较合理。

  【释义】指诗文齐名。

11、使酒骂坐成语故事

  公元前131年,安武侯田蚡娶燕王的女儿,失势的魏其侯窦婴与将军灌夫奉王太后的命令前去祝贺。灌夫给他们敬酒,田蚡及他的手下不理不睬,灌夫大骂他们,田蚡抓了灌夫全家。王太后出面要挟杀了灌夫,窦婴也被流言蜚语所杀。

  【释义】称在酒宴上借酒使性、辱骂同席的人。同“使酒骂座”。

12、饱食终日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经常教育他的学生向颜回学习,不要追慕富贵与享受,用心读书。孔子说如果一个人一天到晚吃得饱饱的没有事可干,不去用心思考问题,那就没有造就了。世上下棋的人虽然悠闲但也要用心,比起那些饱食终日的人来真是强多了。

  【释义】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

13、不堪回首成语故事

  五代南唐皇帝李煌(世称李后主)沉湎于奢侈享乐。当宋太祖赵匡胤的军队南下包围南唐都城金陵时,李煌还陶醉在歌舞声色中,结果自己也作为俘虏,被押送至开封,受到百般侮辱。一个初春的夜晚,他看到明月当空,哀秋痛苦顿时涌上心头。第二天写了首《虞美人》词,表达了他对故国及宫廷生活的怀念。其中有两句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堪:可以忍受。回首:回顾.不堪回首意为回忆往事,使人痛苦难忍。

  【解释】: 堪:可以忍受;回首:回顾,回忆。指对过去的事情想起来就会感到痛苦,因而不忍去回忆。

14、姗姗来迟成语故事

  汉武帝刘彻十分宠爱歌妓出身的李夫人,她能歌善舞,李夫人后来生病去世。汉武帝非常悲痛,厚葬了李夫人。汉武帝十分思念她,就叫方士少翁为李夫人招魂,在帷帐观看到李夫人的身影,就作诗一首说:“我在焦急盼望,你却姗姗来迟”。

  【释义】姗姗:形容走得缓慢从容。慢腾腾地来晚了。

15、馋涎欲滴成语故事

  宋朝时期,苏轼与吴兴太守孙觉交往很深,经常在一块吟诗作赋。苏轼在熙宁五年写《将之湖州戏赠莘老》:“顾渚茶芽白于齿,梅溪木瓜红胜颊。吴儿脍缕薄欲飞,未去先说馋涎垂。”称赞湖州的美食。

  【释义】涎:口水。馋得口水都要滴下来了。形容极其贪馋的样子。也形容非常眼红。

16、冠山戴粒成语故事

  传说古代时,东海有大鳌能顶着蓬莱仙山到沧海到处游玩,这事传到一群红蚂蚁那里,他们非常惊奇,相约到东海边去观摩。在东海边见到海中的蓬莱仙山时隐时现,时而东时而西。蚂蚁见后觉得没有什么神奇的,说与他们头顶饭粒没有什么差别。

  【释义】冠山:把山当帽子,比喻大。戴粒:用头顶粒,比喻小。形容大小虽异,但各适其适。

17、祖龙一炬成语故事

  秦始皇34年,秦始皇采用丞相李斯的意见,把上书分封的淳于越看成私家学诽谤朝政,下令将《秦纪》以外的史书全部上交焚毁,书生卢生等人不满,结果秦始皇下令逮捕了460多名方士和儒生,在咸阳挖坑活埋他们。

  【释义】祖龙:秦始皇。指秦始皇焚书。比喻一把火烧掉。

18、变生肘腋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曹操出兵攻打汉中张鲁,益州牧刘璋听从张松的说辞,派法正去荆州请刘备入蜀。法正向刘备献计献策,刘备在刘璋死后取益州建立蜀国,任命法正为蜀郡太守。法正大报个人恩怨。诸葛亮说刘备担心变生肘腋,报恩才任命法正。

  【释义】肘腋:胳肢窝。比喻事变就发生在身边。

19、繁鸟萃棘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晋国大夫解居父受到吴国的聘任,在上任的途中,路过陈国的墓门,看到一个年轻的妇人报着幼子在路边,想上前去调戏她,以发泄自己的情欲。那妇人引用《诗经》的诗句:“墓门有棘,有鸮萃止。”来解围,解居父只好作罢。

  【释义】萃:聚集;棘:酸枣树。众多的鸟儿聚集在树上。表示虽无人在旁,还有许多鸟看着。比喻暗中干坏事是掩盖不住的。

20、柳营试马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由于诸侯势力强大,中央政权不能有效控制诸侯,晁错的削藩政策正式引发“七王之乱”,汉景帝命周亚夫出兵救梁。周亚夫柳营试马,切断叛军后路,断绝其粮草供应,使叛军不战自溃,周亚夫出兵乘胜追击。

  【释义】柳营:军营。比喻带兵的将领纪律严明。

21、冻浦鱼惊成语故事

  晋朝时期,有名的孝子琅邪临沂人王祥特别孝敬父母。父母生病的时候,他一直都衣不解带地伺候在父母身边,汤药要自己先尝后给父母喝。有一次母亲想吃活鱼,正值冬天,王祥脱衣刨冰,突然河上的冰融化,鲤鱼自己跳上来。

  【释义】指晋王祥卧冰求鲤事。后为孝亲之典。

22、义形于色成语故事

  魏文帝称帝,陈群面带愁容,文帝问他:“朕顺应天命即位,你为什么不高兴?”陈群回答说:“臣和华歆铭记先朝,现在虽然欣逢盛世,但是怀念故主恩义的心情,还是不免要流露出来。”

  【释义】形:表现;色:面容。仗义不平之气在脸上流露出来。

23、余勇可贾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同时进攻鲁国和卫国,晋国趁机进攻齐国,齐顷公派大将高固率军抵抗,高固驾着一辆战车攻入晋军大营,活捉晋军的一员大将,回营向齐顷公献上战俘后,就在战车上拴一棵桑树,驾着战车对将士喊道还有余勇可以卖。

  【解释】馀勇:剩下来的勇力;贾:卖。原意是说,我还有馀力可卖,谁要就可以来买。表示还有力量没有用完。

24、朝闻夕死成语故事

  晋朝时期,宜兴县有老虎与蛟龙及不务正业的周处为害当地,百姓议论纷纷。周处见人们恨他,就去把老虎与蛟龙都打死,然后就去找陆机、陆云兄弟请教如何做人。陆云说只要有心改过,哪怕是朝闻夕死也值得。周处真心改过,成为驰骋疆场的英雄。

  【释义】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25、隋侯之珠成语故事

  传说周朝时期,“汉东之国”姓姬的隋侯一次在野外打猎时救了一条蛇,并把它带回家养起来,后来蛇吐出一颗大夜明珠报答他的救命之恩,这颗大夜明珠就是“隋侯之珠”

  【释义】隋:古国名。比喻珍贵的物品。

26、炼石补天成语故事

  传说盘古开天用四根“不周山”大柱子支撑天地,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将不周山撞倒,天地裂了一条大缝,女娲氏在高山上架起神火,炼了36501块五彩石把天的裂缝补了起来,砍大鳌腿支撑天,从此天地就永久牢固了。

  【释义】炼:用加热的方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古神话,相传天缺西北,女娲炼五色石补之。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弥补国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误。

27、穷猿奔林成语故事

  传说古代李弘度经常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殷扬州知道他家贫就问他能否屈志百里不?李弘度感慨回答:“《北门》之叹,久已上闻。穷猿奔林,岂暇择木!”殷扬州决定录用他为剡县县令,李弘度感激不尽。

  【释义】穷猿:被猎人紧追的猿猴。比喻在穷困中急于找一个栖身的地方。

28、家无儋石成语故事

  西汉末年,蜀郡人扬雄十分好学,爱好辞赋,他的《羽猎赋》《反离骚》等十分出名,他生活十分清苦,“家产不过十金,而无儋石之储”。他甘于清贫,从不刻意去追名逐利,他担任黄门给事郎,侍奉成帝、哀帝、平帝均没有升职。

  【解释】十斗为一石,两石为一儋。形容家里没有存粮。比喻家境困难。

29、桂林一枝成语故事

  晋朝时期,晋武帝在各地大肆选拔人才,郤诜被选中,后来升为雍州刺史。武帝在东堂巡游时接见了郤诜,问他自己感觉如何。郤诜回答说:“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解释】桂花林中的一枝花。原为晋时郤诜的自谦语。后称誉人才学出众。

30、山阴夜雪成语故事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生性高傲,行为豪放不拘,他辞官隐居在山阴,天天游山玩水,饮酒吟诗。在一个大雪夜里,他喝酒赏景觉得少了琴声,就命仆人开船连夜赶往戴逵处,拂晓时赶到戴门前,却说:“山阴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释义】犹言山阴乘兴。后指访友。

31、马去马归成语故事

  古代塞北的一老汉家的马跑到长城外面胡人那边去了,乡亲们安慰他,他说这不一定是坏事,几天后走失的马带回几匹烈马回来。老翁认为这不一定是好事,他的儿子因骑胡马摔断了腿,老翁认为不是坏事,后老汉儿子因腿伤而躲过战祸。

  【释义】比喻世事多变,得失无常。

32、披襟解带成语故事

  晋朝时期,王羲之为会稽内史时,孙兴公推荐支道林,说他看问题拔新领异。王羲之自傲不愿见他。后来王羲之外出办事见到高僧支道林,就和他谈起了《庄子·逍遥游》,没想到支道林的论述十分精辟与新奇,王羲之披襟解带,洗耳恭听。

  【解释】比喻敞开胸怀,心地坦白。

33、啮雪吞毡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大臣苏武等为使者出使西域同匈奴单于修好,因汉朝降将鍭侯王的反叛,单于大怒,扣押了苏武等人,把他幽禁在大窖里,苏武靠啮雪餐毡活命,坚决不投降,被迫沦为匈奴的奴隶在茫茫草原上放羊,19年后才回到汉朝。

  【释义】指为坚持气节而过艰苦的生活。

34、握拳透爪成语故事

  晋朝时期,武将卞壶为保卫国土,抵抗叛贼苏峻的进攻,父子两人均战死沙场,被就地安葬。后来有盗墓贼偷盗卞壶的坟墓,发现卞壶的尸体已经僵硬,鬓发苍白,面色如活人一样,双手都握紧拳头,指甲都穿透了手背。

  【解释】爪:指甲。紧握拳头,指甲穿过掌心。形容愤慨到极点。

35、噬指弃薪成语故事

  东汉时期,汝南安成人蔡顺以孝闻名天下,他从小失去父亲,靠母亲扶养他成人。一次他外出打柴,家里来了客人找他,蔡母左等右盼不见他回来,就咬自己的手指头,蔡顺心有所感,立即丢掉柴禾跑回家问母亲有什么事。

  【释义】噬指:咬手指。指母子眷念的感情。

36、食无求饱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政坛受排挤后,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卫、郑、陈、晋等地碰壁后,在蔡国闲居,他们的生活十分拮据,经常是三月不知肉味,为此不得不用“君子食无求饱”来教育弟子跟他过苦行僧的生活。

  【解释】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节制。

37、蜀贾卖药成语故事

  三个四川药商卖药,一个专门微利卖好药,一个诚信卖好药与劣药,坚持价格分开,一个专门以低价卖劣药,而且经常多送一些。一年下来,专门卖劣药的商人大发,门槛都被人挤破,而专卖好药的商人则门前冷清,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

  【释义】贾:商人。四川商人卖药,各得其所。指商人投机取巧谋取暴利。

38、续凫断鹤成语故事

  传说古代有个愚蠢而善良的人看到郊外一群群野鸭子和白鹤在水里啄食嬉戏。他发现鹤腿长,野鸭的脚杆很短。他想这样一起走路不路不方便,就把他们捉来,砍下鹤的一截腿杆接到野鸭的脚上,这样他们都不能走路了。

  【释义】比喻违失事物本性,欲益反损。

39、望门投止成语故事

  这句成语见于《后汉书·张俭传》: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东汉时,山阳高平(今山东兖州一带)有一个叫张俭的人,字元节。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张俭出任山阳东部督邮(官名,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教令,兼司狱讼捕亡等事)一职。当时,有一个专权的宦官侯览是山阳防东人。侯览家里的人依仗侯览的权势在防东残害百姓,无恶不作。为此,张俭写信告发了侯览和他的母亲。因为侯览整天在皇帝身边转,这封信没到皇帝手中就被侯览扣下了。从此侯览和张俭结了仇。

  张俭有个同乡叫朱并,是个奉迎拍马的小人,历来为张俭所不齿。朱并听说张俭告发了侯览,为了讨好侯览,便向朝廷告密,说张俭私结党羽,图谋不规。侯览见后,立即下令逮捕张俭。张俭见官府人马来势凶凶,只好匆匆逃亡,看到谁家可以避难,就投在人家门下。因为当地老百姓都知道张俭历来很正直,名声很好,都冒着风险收留他。

  后来,人们便将望门投止引为成语,形容在急迫情况下,见有人家就去投宿,求得暂时的存身之处。

40、枯鱼之肆成语故事

  庄子家里很穷,到监河侯那里去借食粮.监河侯说:好的话不过,且等我收得租税之后,再借你三百两银子,好吗?庄子很气愤,就打了下面这么一个比喻:昨天,我在路上走,看见一条鲫鱼,躺在路上的干车沟里,鲫鱼看见了我,就吆喊了:老公公,我本来是从东海来的,今天不幸落在这个干车沟里,很快就要干死了,请给我一桶水,救救我吧!我就点头答应了,说:好,我正要到南方去看几位国王,那里是水乡,水很多,我一定放西江的水来救你,鲫鱼气忿忿地说:这怎么行呢?现在只要给我一桶水,就能活命。如果等你放西江的水来,那时,在这里怕没有我了,只好到咸鱼摊上找我了。

  【解释】:枯鱼:干鱼;肆:店铺。卖干鱼的店铺。比喻无法挽救的绝境。

41、兵不血刃成语故事

  “兵不血刃”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兵器上没有血。表示未经作战就取得胜利。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侃传》,默在中原,数与石勒等战,贼畏其勇,陶侃讨之,兵不血刃而擒也,益畏侃。

  东晋的屯骑校尉郭默作战勇敢,曾与后赵的建立者石勒等作过战,石勒等都很怕他。但此人一贯骄横跋扈,把谁都不放在眼里,有一次因为泄私愤竟然杀死了平南将军刘胤。事后,还大胆伪造诏书,诬谄刘胤谋反,向各州郡通报。这件事暴露后宰相王导怕朝廷无力惩处他,不但不向他问罪,反而加封他的官职。

  陶侃知道这件事后,一方面上书朝廷请求讨伐郭默,一方面写信给王导,要求他采取果断措施。信中有两句话写得非常有力:“郭默杀害州官,朝廷就任命他当州官。难道他杀害宰相,也就让他当宰相不成!”

  王导读了这封信,受到很大的触动,便派陶侃率军去讨伐郭默。郭默深知陶侃领兵作战十分厉害,听说他亲自来讨伐,非常焦急,打算率军离开江州南下。但陶侃出兵神速,郭默还未离城,陶侃的大军就已经将江州团团围住。

  郭默想固守城池,但又知道自已不是陶侃对手,怕城破后难逃性命;想开城门投降,又怕朝廷要杀他的头,真是左右为难。他手下的一名叛将见大势已去,将他逮捕后开城门投降。陶侃终于不战而取得胜利,平定了这次叛乱。

42、屠龙之技成语故事

  有个人叫朱泙漫,他想学一种出奇的本领,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向他学宰龙的本领。

  朱泙漫在支离益那儿学了三年,家产都花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了手。可是天下本来没有龙,他到哪儿去施展他那绝妙的本领呢?

  “屠龙之技”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比喻毫不实用的所谓不平凡的本领。“屠”是“宰杀”,“技”是“技巧”,“本领”。

43、当头棒喝成语故事

  黄檗禅师是古代一个有名的高僧,他有很多徒弟,其中有个叫临济,临济想了解佛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就向禅师请教。禅师不回答他的话,就突然拿起了一根棍子,朝临济的头上打下去,把临济弄得莫名其妙。临济被打了之后,虽然很痛,还是忍痛的问,黄檗禅师见他再问,又是一棒打下去;这样一直三问三打,临济只好停止请教,自己专心研究,后来终于明白佛法的奥妙,参证了黄檗禅师的宗旨。以后,临济和他的师父禅师讲佛法的时候,总是机锋敏捷,这时,他对佛法的奥妙,已研究到和黄檗禅师是一样的高深了。当时,喜好研究佛法的人都向他们请教,但黄檗禅师一样拿起棍子朝那些人的头打下去,而临济还在一旁吆喝助威;他们用这种奇怪的方法,点醒了不少人。因此,后人对于这种警醒人们迷误的行为,说是“当头棒喝”。

  因为黄檗禅师和临济研究的是佛教里面的禅宗,禅宗主张顿悟,因此,他们想出许多法子,来点醒世人,“当头棒喝”就是其中的一种。

      【解释】: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促他醒悟。比喻严厉警告,促使人猛醒过来。

44、齐大非耦成语故事

  齐国是春秋时代的大国,有次北方山戎国举兵侵入齐边境,情形相当危急。因此向各国讨救兵,希望合力把敌军打败。不久郑国接到消息,马上派忽率大军援救。忽年轻善战,打的山戎抱头鼠窜,赢得空前大胜利。齐国国君对忽感激万分。原本三年前齐国国君第一次见到他时,有意将自己女儿文姜许配给他,但却被他拒绝了,忽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合适的配偶,而齐国是个大国,对于小国的忽而言实在不适合。”三年后忽帮齐国打退强敌,齐国国君又就事从提,但太子忽仍然拒绝说:“三年前我们之间没任何关系时,都不敢娶齐国公主了。如今,我因替你们打倒山戎国,而娶公主回去,百性岂不是以为我带兵援救你们,只为了娶公主呢?”所以我们就用忽第一次拒绝的理由:“齐大,非吾耦也。”

  【解释】: 旧时凡因不是门当户对而辞婚的,常用此话表示不敢高攀的意思。

45、轻虑浅谋成语故事

     赵文王3年,赵国消灭了中山国,举国欢庆,并封长子章在安阳郡,由田不礼辅佐。由于他们二人一向怀有篡逆之心,由此引起了朝中正直大臣的担忧。

  有一天,李兑跟肥义说:“公子章强壮而意志骄横,党羽众多,欲望很大;而田不礼为人狠毒,贪婪无度,两人彼此合谋,一定要生出作乱的事端。古人说‘小人有欲,轻虑浅谋’,图见其利而不顾其害,到头来互相鼓动作乱,我们得时时提防才行。”

  后来李兑又对肥义说:“依我看来,他们叛乱的中心是要权要势,你正是灾祸集中的目标,必然先遭祸害。为什么你不称病不出,把权力交给公子章,却偏要成为灾祸攀登的阶梯呢?”

  肥义听了李兑的话很不以为然,告诉他:“不能这样做。从前先父把王位托付给我时就说道,你不要轻易改变念头和你的思虑,应该专心一致终结你的一生。……”

  肥义接着说:“我接受了他的委托,并记录在典册上,假如我畏惧作乱,怎么对得起前人,变心臣子,罪大恶极,连刑法都不能容忍,况且贞节之臣必待灾祸来临,才能显示操守;尽心之臣必待大难临头,才会彰明本色,决不违背我的誓言。”

  李兑感动得流着泪告别了肥义。此后,公子章和田不礼果然作乱,并杀害了肥义。“小人有欲,轻虑浅谋”,常用来形容犯罪的动机。

46、日暮途穷成语故事

     战国时,楚平王的太子建有两个老师,一个是伍奢,一个是费无忌。费无忌得到楚平王的宠爱,可是他又怕太子登位后会对他不利,于是他便诬告太子。没想到平王竟然相信,还把太子调到边关去。但是费无忌还是不放心,担心太子找机会报复,因此他又将伍奢囚禁,并且派人杀害太子。

  心狠的费无忌还不愿罢休,他想到伍奢有两个儿子,于是他又派人杀害了伍奢和他的大儿子,只有伍奢的小儿子伍员逃走了。平王听信费无忌的谎言,认为伍员是叛徒,因此下令追捕伍员。伍员为了逃命,一夜之间头发胡子全白了。后来他逃到了吴国,帮助吴王,建议派兵攻打楚,经过五次战争,终于打到楚国都城,这时平王已死,伍员为了报杀父兄之仇,便挖出平王的尸体,亲自鞭尸。伍员的老朋友知道之后便责备他。伤心的伍员对他说:我像一个走路的人,此时天色已晚,但是路却很远,所以会做些违背常理的事。

  【解释】: 暮:傍晚;途:路。天已晚了,路已走到了尽头。比喻处境十分困难,到了末日。也形容穷困到极点。 

47、发指眦裂成语故事

  西汉三年,项羽拥兵40万在新丰鸿门,听从谋士范增的意见尽快除掉刘邦,项伯将消息透露给张良,张良向刘邦汇报。第二天刘邦就去鸿门赴宴,宴上项庄舞剑要杀刘邦,刘邦的卫士樊哙怒目而视,头发直竖,誓死保卫刘邦。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愤怒。发指:头发直竖;眦裂:眼眶裂开。头发向上竖,眼睑全张开。

48、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成语故事

     明朝的时候,杭州有个卖水果的人,很会储藏柑橘。他保存的柑橘经过一个冬天和一个夏天都不会腐烂,柑橘皮又红又滋润,饱含着水分,像宝石一样,非常美丽。柑橘的价格虽然很高,买的人却不少。

  有一次,明朝大臣刘基买了他一个柑橘,剥开皮却臭气冲天,再看里面的果瓤,早就干得像破棉絮了。刘基气愤地责问道:“你为什么弄虚作假欺骗顾客?”

  卖柑橘的人笑了笑,说:“我做这个生意已经很多年了,而且就靠这个过日子。我愿意卖,人家愿意买,谁都没意见,只有你这位先生不满意。你可知道,当今世上欺骗人的多着呢!你不想想,那些腰间佩着兵符好像是保卫国家的武将,难道真有孙子、吴起的打仗本领吗?那些头戴乌纱帽、神气十足的人,难道真是治国的人才吗?其实他们也没多大本领。人民的疾苦,他们根本就不管;官吏们胡作非为,他们也不制止。他们只顾自己吃饱了肚子,耗费国家的粮食和钱财,却不知道羞耻。这些人和我卖的柑橘一样,看起来非常光鲜亮丽,但是肚子里什么能耐都没有。”

  刘基听了这番话,哑口无言。回到家里后,他就写了《卖柑者言》这篇文章,其中就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一句。

  后来,人们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作为成语,比喻外表虽然很华丽,可是里面却已经一团糟了。

49、惺惺相惜成语故事

  张飞率领一万精兵入川,兵临巴郡城下,打探到守将严颜是个不可多得的将领。张飞几次攻城,严颜就是不出城迎战,张飞只好用计把严颜骗出,几个回合就活捉严颜。严颜拒不投降,张飞待之以礼,终于使严颜归顺。

        惺惺相惜的意思是: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爱护、同情、支持。

50、感激涕零成语故事

  公元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阴死后,他的儿子吴元济未能继承父职,就率军反叛,纵兵烧杀抢掠。宰相裴度率军讨伐,李朔自告奋勇担当平淮西叛乱的重任,率骑兵攻入吴元济的巢穴并活捉了他。百姓对官军感激得掉下眼泪来。

        感激涕零的意思是:涕:眼泪;零:落。因感激而流泪。形容极度感激。

51、玩物丧志成语故事

  三千多年前,周武王消灭了商朝,建立了西周王朝,威德广播四海。周武王经常派使臣出使边远地区,许多小国慑于武王的威名,先后派人到镐京向他称臣纳贡。

当时来自西方的一个使臣进贡了一条犬,叫做獒,獒体形庞大,威猛善斗,与周朝的犬大不相同,看到武王还会蹲下去行礼。武王很喜欢它,重赏了使者,以后天天喂养这条犬,简直爱不释手。

这件事被太保召公看见了,他觉得事情虽小,但是不可忽视。退朝以后,他写了一篇《旅獒》呈给周武王,文中说:“德盛不狎侮。狎侮君子,罔以人心;狎侮小人,罔以其力……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意思是说:德行高尚的君王是不会轻视侮慢官员的,不然的话就没有人替他竭心尽忠了;轻视侮慢百姓,人民就不会拥戴他……如果沉迷于女色,就败坏了高尚的德行;迷恋于自己所喜爱的物品,就会丧失进取的方向。

武王读了《旅獒》,想到商朝灭亡的教训,觉得召公的劝告是对的,于是把收到的贡品分赐给诸侯和有功之臣,自己则兢兢业业地致力于国家的治理和建设。

◎成语释义

迷恋于所玩赏的事物而消磨积极进取的志气。

◎故事出处

《尚书·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出处译文

如果沉迷于女色,就败坏了高尚的德行;迷恋于自己所喜爱的物品,就会丧失进取的方向。

52、怙恶不悛成语故事

  公元前740年,卫国联合宋、陈等国,侵入郑国。郑庄公为了使卫国无功而返,就派使者去陈军营中要求两国和好,并希望两国能结为同盟,一国有难,另一国就来援救。

没想到,陈桓公对郑庄公很瞧不起,对郑国的结盟要求置之不理。陈桓公的弟弟五父劝说他道:“要立国,就应该对邻国亲近、友善、仁爱。您最好答应郑国的要求。”

可是,桓公不听五父的忠言,说:“宋国和卫国都是大国,我们陈国千万不能得罪他们。而郑国国力衰弱,纵然对我们心生怨恨,又能把我们怎么样呢?”

郑庄公听到陈桓公拒绝与自己结盟,不由得勃然大怒,从此就对陈国怀恨在心。公元前717年,他亲自率军攻打陈国,桓公仓促应战,结果吃了败仗。

后来,史学家对此事进行评论,说:“友善不可以丢失,罪恶不能够滋长,这是针对陈桓公而说的。一直做罪恶的事而不改过,最终就会自食其果,遭到失败。”

◎成语释义

形容坚持作恶,不肯改过。怙:依仗,坚持。悛:改过,悔改。

◎故事出处

《左传·隐公六年》:“君子曰:‘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出处译文

君子说:“友善不可以丢失,罪恶不能够滋长,这是针对陈桓公而说的。一直做罪恶的事而不改过,最终就会自食其果,遭到失败。”

53、楚弓楚得成语故事

  据《说苑·至公》记载:“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孔子世家·好生》:“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楚共王有一张宝贵的“乌号之弓”。据传说这把弓是黄帝遗留下来的,尽管此说难以让人相信,但它无疑是一张绝好的弓。楚共王很爱打猎,经常带着一批随从人员,骑着快马,拿着弓箭,在山野里猎取各种飞禽野兽。

有一次,他骑马追逐几只野兽,眼看快要追上了,他想拿出弓箭向野兽射去。不料,弓已不知去向。原来他跑得太快,在颠簸中把弓给丢了。丢了一张制作得非常精美的好弓,随从人员都觉得非常可惜。于是,他们焦急万分地对楚共王说:“大王,让我们回头沿路寻找吧。”楚共王摇摇头阻止说:“不要去寻找了。我是楚国人,这弓丢在楚地,让楚国人拾去了还是在楚国人手里,有什么必要再去寻找它呢?”随从人员听了,钦佩地说:“大王的话讲得真有道理。”就这样,他们不再去寻找弓了。

这事传到孔子那里,孔子则不以为然地说:“可惜啊,楚共王的话包含得还不够大。应该这样说:一个人丢失了弓,另一个人得到了,何必一定要是楚国人呢?”

人们听了孔子的话,都称赞说:“孔子的话,才真正达到大公的地步了。”

  【求解驿站】比喻自己丢失的东西落入与自己同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手中。形容肥水没有外流。表示丢失物件是常事,不必念念不忘。

【活学活用】如今恰恰的不曾动身,这个东西送上门来,~,岂有再容它已来复去的理?(《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

【妙语点拨】楚王打猎,遗失一猎弓。随从主张回去找,楚王说“楚弓楚得”。楚人失弓,楚人得弓,也不必找回了!孔子所言则“太过”矣。如果把孔子之话推而演之,曰“人遗弓,天地得之,何必人也”,岂不正所谓一得一失、此消彼长?再推而演之,终会涉及“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的物理知识。因此,“楚弓楚得”步步推演的结果将导致虚无主义。所以,做事情做到“楚共王”的境界就已“适中”,有“楚弓楚得”的胸襟就好。

【成语接龙】楚弓楚得→得意忘形→形影相吊→吊心悬胆→胆战心惊→惊涛骇浪

54、唯命是从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南方的楚国逐步强盛起来,到楚庄王在位时,就开始图谋中原,取代周王朝的统治。有一次,楚庄王率军到达周朝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阳)郊外,在此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向周天子炫耀楚国的武力,并向周朝大夫王孙满询问九鼎的轻重,遭到了王孙满一顿奚落。九鼎是传国宝器,代表着中央政权的权威。楚庄王问鼎,表示想要以楚代周。

  到楚灵王时,仍然企图取代周朝。有一次,楚灵王外出打猎,夜宿在外,又想起了九鼎的事。他对晚上来求见的右尹子革说:“过去我们祖上和齐、卫、晋、鲁四国共同服侍周康王,四国都被赐予宝器,唯独我们楚国没有。现在我想派人去周天子那里,请求把鼎作为对我们楚国的赏赐,你说周天子愿意给我们吗?” 右尹子革回答道:“当然会给您啊!当年我们的先王跋山涉水去侍奉周天子,只能用桃木弓、枣木箭来进贡。齐、卫、晋、鲁四国的诸侯王都与周天子有点亲戚关系,所以楚国因此没有得到赏赐而他们有。现在的情况是周朝和四国都顺服侍奉您了,不管什么事情,都会唯命是从,难道周天子还会爱惜这鼎吗?”其实右尹子革这是讨好楚灵王,九鼎最终也没有落到楚国手里。

  后来,人们引用“唯命是从”作为成语,指只要是命令都无条件地绝对服从。唯,只;从,服从。

55、专横跋扈成语故事

  汉大将军梁商的儿子梁冀,肩膀上耸,眼角倒竖,说起话来口齿不清。他从小放荡不羁,喜好喝酒、打猎、斗鸡。靠了他父亲和当皇后的妹妹的权势,官越做越大。

  梁商死后,汉顺帝任命梁冀为大将军。接着,顺帝也死去,梁冀为了掌握朝政大权,强行把年仅八岁的刘缵立为皇帝、这就是汉质帝。质帝虽然年幼,但很聪明。他见梁冀非常骄横,有一次召见群臣时,看着梁冀说:”这位是跋扈将军!”“跋扈”,是霸道、不讲理的意思;梁冀听到质帝这样责骂,恨透了他,他命手下人把毒酒加入饼里。质帝吃了,当天就死去。

  在决定立新君的时候,大臣们又联名上书,要求立刘蒜为帝。当时,蠢吾侯刘志正在和梁冀的小妹议婚,于是粱冀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当众宣布立刘志为皇帝。这就是汉恒帝。接着,将力主立刘蒜为帝的两位大臣害死。

  刘志因梁冀的关系而当上了皇帝,自然封他的小妹为皇后。这样,皇太后和皇后都是他的妹妹,他的权势更大,也更胡作非为了。梁冀利用搜刮来的钱大造豪华的住宅园林,开辟大片的猎场。仅仅一座兔苑就造了好几年,绵延几十里。

  后来,梁冀当皇太后和皇后的两个妹妹先后去世,梁贵人受到桓帝宠幸。梁贵人本名邓猛,父亲早死,母亲宣氏改嫁给梁冀的亲戚梁纪。梁冀的妻子见她得长美,就认为干女儿,改姓梁,并把她送进宫中,结果受宠。梁冀怕她母亲宣氏泄露真情,派人去暗杀她,不料刺客被她家隔壁人家发现而逮住。

  宣氏得知这个情况后,进宫向桓帝哭诉。这时,桓帝对梁冀的横行霸道已非常不满,就召集一些大臣商仪,决定除掉梁冀,并立即派出一千多武土包围了梁冀的府第。梁冀和他的妻子知道自己罪孽深重,当天自杀身死。

56、剖腹藏珠成语故事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对大臣们讲了一个故事:“西域有一个商人,偶然间得到一颗非常稀有的珍珠。因为这颗珍珠很值钱,商人一直很担心别人会来偷他的珍珠,所以,想尽办法要把它藏在一个比较隐密的地方。不过,尽管他换了多少地方,他都觉得不够安全。有一天,他终于想到一个自以为最好的办法,他把自己的肚子剖开,把珍珠藏在肚子里。当然商人最后就死了。”

  唐太宗讲完故事后,就问大臣们说:“你们说世界上真的有这种人吗?”

  大臣们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

  唐太宗接着说:“商人的行为的确很荒谬,但是,有的人为了贪污而失去性命;有些皇帝为了追求享乐就断送国家的未来。他们的行为不就和那个商人一样笨吗?”

  淳于棼想起梦里南柯的一切,觉得人世非常无常,所谓的富贵功名实在很容易就消失,于是,他最后就归隐道门了。
 

57、运斤成风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见于《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 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而不失容。”

  这个寓言故事的大意是:楚国的郢都有个勇敢沉着的人,他的朋友石是个技艺高明的匠人。有一次,他们表演了这样一套绝活:郢人在鼻尖涂上像苍蝇翅膀一样薄的白粉,让石用斧子把这层白粉削去。只见匠人不慌不忙地挥动斧头,呼地一声,白粉完全被削掉了,而郢人的鼻尖却丝毫没有受到损伤,郢人也仍旧面不改色,若无其事地站在那里。

  这件事被宋国的国君知道了,他非常佩服石的绝技和郢人的胆量,很想亲眼看一看这个表演。于是,国君就恭恭敬敬地把匠人石请来,让他再表演一次,石说:“我的好友已经去世,我失去了唯一的搭档,再也没法表演了。”

  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将“运斤成风”引为成语,比喻手法熟练,技艺高超。
 

58、倚门倚闾成语故事

  倚门倚闾:比喻长辈对子女的盼望和怀念。

  齐王的宗族王孙贾,15岁就被召进宫当齐王的侍臣。他母亲很爱他,每当他入朝,总要再三叮嘱他早些回来。如果他回家晚了,母亲就会焦急的倚在门外等他回来。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派乐毅讨伐齐国,很快攻下了齐国都城临淄。齐王仓惶逃走,逃到了营城,这天,王孙贾没有在齐王身边,听说齐王出逃,急忙前去追寻,因不见齐王,只得回家。

  母亲见了,问:燕兵来了,你为何不保护齐王。王孙贾道:“我不知道大王在什么地方。”

  母亲非常生气,说:“你每天回来晚了,我会倚在家门口等。你既然是大王的侍臣,竟然不知道他去哪儿了,那你还回家干什么!”王孙贾听后,很惭愧,马上离家再去打听齐王下落。
 

59、呕心沥血成语故事

  唐朝著名的诗人李贺,七岁就开始写诗做文章,才华横溢。成年后,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得志过,只好把这苦闷的心情倾注在诗歌的创作上。他每次外出,都让书童背一个袋子,只要一有灵感,想出几句好诗,他就马上记下来,回家后再重新整理、提炼。母亲总是心疼地说:“我的儿子已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写诗上了,真是要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啊!”

  李贺在他短暂的26年生涯中,留下了240余首诗歌,这是他用毕生的心血凝成的。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写过这样两句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即是说挖出心肝来当纸,滴出血来写文章。

  后来人们常用“呕心沥血”比喻极度劳心苦思。

60、沉鱼落雁成语故事

  春秋的时候,有一个叫做西施的美女,她每天都会到溪边去浣纱,溪中的鱼看到西施,觉得自己长得比西施丑,都羞愧的不敢浮上水面,全沉到水底去。

  汉朝的时候,也有一个美女叫王昭君,她要出塞去嫁给番王的时候,天空飞过的雁,看到王昭君长得那么漂亮,都惊讶的忘记该怎么飞了,全坠落到树林里面。

  后来,大家在称赞一个女人长得很漂亮,就说她有“沉鱼落雁”的容貌!
 

61、奉公守法成语故事

  “奉公守法”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奉行公事,遵守法纪。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赵奢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是个足智多谋的人,他英勇善战,屡战屡胜,建立了显赫的功勋。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官列上卿。

  赵奢原来是一个普通的收取田税的官吏。他对赵王一片忠心,收税时大公无私,一视同仁。有一次,他来到惠文王之弟、平原君赵胜家收取田税,但是赵胜的管家仗势欺人,戏弄赵奢,拒付税款。赵奢并不怕赵胜的权势,他毫不客气地,果断地处理了这件事,且依照赵国法令杀了那些无事生非的闹事者。赵胜听说后,怒气冲天,一定要赵奢抵命,以显示他的权势。赵奢得知赵胜的想法后,马上去找了赵胜,真心诚意的对他说:“您是赵国栋梁之材,是受朝廷重用的大官。应该遵守国家法令,以昭示天下百姓。而现在您的管家却依靠您的权势,公然违反国家法令。如果百姓都拒不付税,那么天下还会太平吗?国家还会富强吗?到那时候,您还会有现在这样显赫的地位?但是,您要是能够奉公守法,那么百姓也会以您为榜样,天下就会稳定,国家就会富强,您怎么能轻视呢?”

  赵胜听了这番话,惭愧万分。继而转怒为喜,将赵奢保举给赵惠文王,赵王封了他一个掌管整个赵国税收的官。赵奢上任后,没有仗着权势欺压百姓,仍然公正、无私的处理一切事务。后来,赵奢又被赵王任命为大将,为赵国建立了很多战功。

62、华而不实成语故事

  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释义“华”,花,开花。“实”,果实。光开花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内容。也指表面上很有学问,实际腹中空空的人。

  故事:春秋时,晋国大夫阳处父出使到魏国去,回来路过宁邑,住在一家客店里。店主姓赢,看见阳处父相貌堂堂,举止不凡,十分钦佩,悄悄对妻子说:“我早想投奔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可是多少年来,随时留心,都没找到一个合意的。今天我看阳处父这个人不错,我决心跟他去了。”店主得到阳处父的同意,离别妻子,跟着他走了。一路上,阳处父同店主东拉西扯,不知谈些什么。店主一边走,一边听。刚刚走出宁邑县境,店主改变了主意,和阳处父分手了。店主的妻子见丈夫突然折回,心中不明,问道。“你好不容易遇到这么个人,怎么不服他去呢?你不是决心很大吗?家里的事你尽管放心好了。”“我看到他长得一表人才,以为他可以信赖,谁知听了他的言论却感到非常讨厌。我怕跟他一去,没有得到教育,反倒遭受祸害,所以打消了原来的主意。”店主说。这阳处父,在店主的心目中,就是个“华而不实”的人。所以,店主毅然地离开了他。
 

63、一叶障目成语故事

  出处《欧冠子·天则》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释义“障”,即蔽。比喻被眼前细小的事物所蒙蔽,而看不到事物的真实情况以及主流和本质。
  故事从前,楚国有个书呆子,家里很穷。
  一天;他正在看书,忽然看到书上写着:“如果得到螳螂捕捉知了时用来遮身的那片叶子,就可以把自己的身体隐蔽起来,谁也看不见。”于是他想:“如果我能得到那片叶子,那该多好呀!”
  从这天起,他整天在树林里转来转去,寻找螳螂捉知了时藏身的叶子。终于有一天,他看到一只螳螂隐身在一片树叶下捕捉知了,他兴奋极了,猛一下扑上去摘下那片叶子,可是,他太激动了,一不小心那叶子掉在地上,与满地的落叶混在一起。他呆了一会,拿来一只簸箕,把地上的落叶全都收拾起来,带回家去。回到家里他想:“怎样从这么多叶子中拣出可以隐身的叶子呢?
  他决心一片一片试验。于是,他举起一片树叶,问他的妻子说:“你能看得见我吗?”“看得见。”他妻子回答。“你能看得见吗?”他又举起一片树叶说。“看得见。”妻子耐心地回答。
  他一次次地问,妻子一次次得回答。到后来,他妻子厌烦了,随口答道:“看不见啦!”
  书呆子一听乐坏了。他拿了树叶,来到街上,用树叶挡住自己,当着店主的面,伸手取了店里东西就走。
  店主惊奇极了,把他抓住,送到官府去。县官觉得很奇怪,居然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偷东西,便问他究竟是怎么回事,书呆子说了原委,县官不由哈哈大笑,把他放回了家。

64、土崩瓦解成语故事

  出处:《淮南子·泰族训》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前交趾,后幽都,师起容关,至蒲水;士亿有余万,然皆倒失而射,傍栽而战。武王左操黄戟,右执白旄以麾之,则瓦解而走,遂土崩而下。
  释义:“崩”,倒塌。“解”破裂。像泥土倒塌瓦片破裂。比喻彻底垮台或溃败。
  故事:商纣王是商朝的末代君主,是一个暴虐无道的昏君。他贪恋酒色、荒淫无度,整日花天酒地,寻欢作乐,不理朝政。
  他听信谗言,重用奸臣,残害忠良,戮杀无辜,他强征暴敛,动用巨资,强迫百姓为自己修建宫苑,他惨无人道,制造种种酷刑,以观看人受刑后的痛苦为乐。在他暗无天日的统治下,百姓无不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虽说商朝的疆土辽阔广袤,左起东海,右至杳无人烟的沙漠,南从五岭以南的交趾,北至遥远的幽州,军队从容关一直驻扎到蒲水。士兵不下数万,但打起仗来,因为兵士不愿意为纣王战死,所以“倒矢而射”把兵器扔在一边。商朝军队士气如此低落,商朝的政权自然是岌岌可危了。
   所以,当周武王左手擎着用黄金作装饰的大戟,右手节用牦牛尾装饰的白色旌旗、坐着战车,势不可挡地杀来时,所到之处,无不披靡,讷纣王军队的溃败,商纣王政权的垮台,就如瓦片的碎裂,泥上倒塌,迅速而无法挽救。

65、天罗地网成语故事

  出处元曲选·李寿卿《伍员吹萧》若不是华建来说就里,白破了这厮谎,险些儿被赚入天罗地网。
  释义“罗”是捕鸟的网;天空、地面遍张罗网。比喻包围得非常严密,无处可逃。
  故事元代的李寿卿创作了一个杂剧,名叫《伍员吹萧》,说的是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员一段曲折经历的故事。故事内容是这样的:楚平王身旁有个很会拍马的人,名叫费无极。一次,他奉命到秦国去给太子华建迎接新娘,见新娘非常美丽,便怂恿平王把她留作自己的妃子。昏庸好色的平王居然照办。这件事传开后,成为一大丑闻。
  太子华建的老师伍奢,是个刚正不阿的大臣。费无极生伯他今后帮助太子惩罚自己,便怂恿平王诱杀了他及其长子。这样做还不够,费无极又怂恿平王把太子华建送到城文去把守边疆。后来仍不放心,又派人去杀害他。
  公子华建得到风声,连夜逃跑。他知道伍奢的次子伍员在樊城镇守,便赶到那里,告诉了他父兄被杀的情况,并说费无极已派他的儿子费得雄即将赶到樊城来骗你回去,然后杀掉。
  伍员听到这些消息,大骂费无极心狠,平王无道,决定采取适当措施对付赶来的费得雄。。
  过了几天,费得雄果然来到樊城。见了伍员后,他谎称平王因伍员屡立战功,要重加赏赐,请伍员立刻启程回朝,接受赏赐。
  伍员故意问道:“我已半年未曾回朝,不知我家父兄等是否安康?”费得雄装模作样他说:“你们伍家好生兴旺,有哪家比得上!”伍员听了勃然大怒,一把抓住费得雄的衣襟,痛斥道:“你们这伙坏蛋,把我全家杀绝,还无耻他说我伍家兴旺!”
  费得雄以为伍员不可能知道这件事的详情,便要求伍员举出证人。伍员愤怒他说:“如果不是公子华建来到这里说明内情,道破你这个坏蛋的谎言,我险些儿被你骗进天罗地网!”费得雄这才无话可说。伍员痛打了他一顿,弃官而走。
  后来他来到吴国,打扮成一个要饭的,在热闹的街市上吹萧唱曲,终于被吴王请去,当了吴国的大夫,促使吴国战胜楚国,为父兄报了仇。

66、大器晚成成语故事

  出处:《三国志·魏书》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
  释义:形容成名较晚。
  故事:袁绍身边的一位门客,名叫崔琰,他从小喜习武艺,到了23岁才开始读《论语》、《韩诗》,求师学习。
  由于他刻苦努力,学问也逐渐多起来。当时袁绍的士兵非常残暴,掘开坟墓将尸骨暴露出来。崔琰劝说袁绍不要这样做,袁绍认为他说得对,封他为骑都尉。后来,崔琰跟随曹操,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
  在他作尚书时,曹操想立曹植为嗣子,而崔琰反对,他说:“自古以来的规矩是立长子,怎么能立曹植呢?”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尽管是亲属他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他的公正,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年轻时既无成就也无名望,亲戚朋友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却很器重他,崔琰常对人说:“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崔林将来一定会成大器。”后来,崔林果然当上了翼州主簿、御史中丞,还在魏文帝手下任过司空。

67、哀鸿遍野成语故事

  解释:
  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游离失所的灾民。哀鸿:哀鸣的大雁.
  《诗经·小雅》中有一篇题为《鸿雁》的诗。其中有两句是:“鸿雁于飞,哀呜嗷嗷。”
  它的意思是说: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没有目的地飞着,悲哀地叫着。形容流离失所的难民呻吟呼救的凄惨景象。
  由于这两句诗,后来人们就把不得安居的难民叫作“哀鸿”;形容受难的人民极多,几乎到处都有,就说是“哀鸿遍野”或“遍地哀鸿”。
  原诗中“哀呜嗷嗷”的“嗷嗷”两字,后来还常常用来形容啼饥叫饿的嘈杂之声,例如“嗷嗷待哺(哭哭嚷嚷地急切盼望给点吃的)”。

68、画地为牢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李陵战败投降了匈奴,汉武帝十分生气。司马迁则认为李陵曾经杀得匈奴人连救死扶伤都来不及,被迫投降是情有可原。汉武帝对司马迁施行“腐刑”。司马迁虽然画地为牢,身陷囹圄,但他艰苦顽强地完成《史记》这部巨著。

  【释义】相传上古时,于地上画圈,令犯罪者立圈中,以示惩罚。后用以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69、弄玉吹箫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秦穆公嬴任好的女儿爱上善于吹箫的箫史,于是跟他学起吹箫来。秦穆公成全了他们的爱情,同时为他们建立一座宫殿凤台。弄玉很快学会了吹箫,他们在凤台吹箫,引来了一只凤凰前来倾听,并伴着优美的乐声飞舞。

  【解释】弄玉:秦穆公之女。比喻男欢女悦,结成爱侣,共享幸福。

70、成语故事

  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隐士向长(字子平,河内朝歌人)一生有才学,就是不愿做官,他抚养几个儿女长大成人,并帮他们成家后,自己同家人告别,同友人北海禽庆遍游五岳名山,最后客死他乡,不知所终。

  【释义】向平:即东汉时向长,字子平;了:了结。向平的心愿已了。指儿女都已婚嫁。

71、成语故事

  传说古代鲁国有一个特别喜欢钓鱼的人,他用桂花做鱼饵,他的钓竿用黄金做鱼钩,用白银做鱼漂和坠子,用翡翠鸟的羽毛做钓线,钓竿十分奢华,可是拿到水里去钓鱼,一天也钓不上一条鱼。

  【释义】翠纶:用翡翠鸟毛做的钓鱼线;桂饵:用桂花做的鱼食。比喻过分追求华美,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而适得其反。

72、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了越王勾践,囚禁了他三年时间,后来放他回国。越王勾践为了复仇,对内不顾辛苦,卧薪尝胆,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眼睛疲倦了就口含辛辣的蓼草;对外慰问百姓的疾病,抚慰百姓,终于使国家强大并消灭吴国。

  【解释】蓼:一种苦味水草。不顾辛苦,慰问疾病。旧时比喻君主安抚军民,跟百姓同甘共苦。

73、成语故事

  魏晋时期,阮籍性格狂放不羁,做事总是由着性子,他的母亲病故,嵇康的弟弟嵇喜前去吊丧。阮籍不喜欢他就以白眼相待。嵇喜回去对嵇康倾诉受到冷遇。嵇康带上酒与琴前去吊丧,阮籍见了大喜,马上变作青眼热情招待。

  【解释】青眼:眼睛平视。表示对人喜欢或尊敬。

74、成语故事

  南朝陈将要灭亡时,驸马徐德言与妻乐昌公主估计不能相保,就将铜镜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分开行动,相约于正月十五日当街卖破镜来取得联系。陈朝灭亡,妻没入杨素家。到期,徐德言辗转依约至京,找到卖破镜的妻子,夫妻团聚。

  【释义】比喻夫妻分离。同“乐昌分镜”。

75、成语故事

  东晋时期,大书法家王献之为人宽宏大量。一天夜晚,他因工作到深夜就睡在书房,恰好那天晚上有几个小偷潜入书房,大肆把书房内值钱的东西都装了起来,当他偷一块旧毡子时,王献之说:“你们把值钱的东西拿走,青毡子留下。”

  【释义】青毡子是家传的故物。比喻珍贵之物。

76、成语故事

  贾宝玉因丢失通灵宝玉而生病,贾母与王熙凤商量要把薛宝钗嫁给宝玉来冲喜,这样来挽救宝玉的生命。刚好此时贾政放了外任,贾母命他定夺。贾政也想这个恨铁不成钢的儿子早日康复,成家立业好继承祖业,也同意立即就办喜事。

        恨铁不成钢的意思是:形容对所期望的人不争气不上进感到不满,急切希望他变好。

 

77、成语故事

  子路、子贡和冉有都是孔子的弟子。    

子路很勇敢。子路63岁时是卫国大夫孔悝的家臣。鲁哀公十五年,卫国发生内乱,孔悝被劫持,子路知道消息后,马上赶往京城救难。到了城外,遇到卫国大夫高柴由城内逃出,高柴劝子路不要进去,子路说:“我拿孔悝的俸禄,就应该救孔悝的难。”进城后被杀。  

子贡的言语绝世无双。叔孙武叔说:“子贡比孔子贤能。”子贡知道后,说:“拿围墙来做比喻吧,我的墙齐肩高,站在墙外,就能看到我家里富丽堂皇;孔子的墙几丈高,如果找不到门进去,就看不见雄伟壮观、多姿多彩的景象。进得去门的人太少了,叔孙先生这么说,也是可以理解的!” 

冉有有治国才能。鲁国的大夫季康子问孔子:“冉有可以从政吗?”孔子说:“冉有多才多艺,从政有什么不可以的?”季康子就请冉有辅佐自己。鲁哀公十一年,齐国军队攻打鲁国,冉有力排众议,帅领鲁国军队抵抗强敌,获得了胜利。  

宋代的苏东坡说:“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子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  

“难能可贵”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了不起。 

78、成语故事

  宋朝时期,寇准镇守北部,收蜀人魏野到门下。当时北部有一个漂亮而举止生硬的妓女,士人叫她生张八,来寇府聚会,寇准即兴要魏野作诗,魏野立即作诗:“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无笑话,半生半熟未相谙。”

  【释义】张、魏:都是姓,这里泛指人。泛指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

79、成语故事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用诗歌为民请命,得罪了当时的权贵。因此被贬到江州做司马。他来到浔阳江边与即将离别的朋友送行,风吹着芦苇传来阵阵凄凉。他们上船喝起了酒来,江面上传来一阵琵琶声。他们驱船靠近,千呼万唤才见到那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佳人。

  【解释】形容再三催促。

80、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擅长辩论,凭一张嘴到处游说。他去楚国要求见楚王,把守宫门的谒者索贿不成,故意陷害他,让他先住三天,卖给他的东西特别贵。楚王见苏秦后,谈得非常投机。苏秦说楚国的米像珍珠、柴火像桂木一样贵。

  【解释】指柴米昂贵。

81、成语故事

  贾直言因为出事而被贬到岭南,临行前与妻子诀别,希望她不要为他守寡,遇到合适的人家也可以出嫁,妻子董氏流着泪而不回答,就用绳子把头发绑起来,再用丝帛包起来,对贾直言说:“非君手不解”。贾直言被贬20年后才会,董氏的头发已经堕地很长。

  【解释】指妇女忠贞不渝。

82、成语故事

  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善弹奏《广陵散》曲,很多人崇拜他。嵇康因罪被判死刑,在东市行刑前夕,他视死如归,神色不变,就要一把琴弹奏一曲《广陵散》。曲终后感慨地说:“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解释】《广陵散》已失传。常比喻优良传统断绝或后继无人。

83、成语故事

  汉武帝刘彻十分宠爱歌妓出身的李夫人,她能歌善舞,李夫人后来生病去世。汉武帝非常悲痛,厚葬了李夫人。汉武帝十分思念她,就叫方士少翁为李夫人招魂,在帷帐观看到李夫人的身影,就作诗一首说:“我在焦急盼望,你却姗姗来迟”。

  【释义】姗姗:形容走得缓慢从容。慢腾腾地来晚了。

84、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燕国击筑高手高渐离与荆轲是好朋友。他亲自到易水边为荆轲送行。荆轲刺秦失败,秦王下令追捕太子丹和高渐离。高渐离逃到偏远的地方当佣人,主人家请客,席间有人击筑,高渐离不觉技痒就拿起自己的筑击了起来。

  【解释】技:技艺。指具有某种技能的人,一遇机会,便情不自禁地想表现一下。

85、成语故事

  从前有一个商人张瞻长期外出做买卖,正准备回家的晚上做了一个在舂米的器皿中做饭,觉得奇怪就问王生,王生解梦道:“你回家,没看见妻子就叫臼中炊——无釜(妇),可能你妻子已经过世。”张瞻回到家里,妻子果然死了有几个月了。

  【解释】比喻丧妻。

86、成语故事

  晋朝时期,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陶潜辞官回到故乡,自耕自食,经常召集一帮朋友在一起喝酒。他为人直率旷达,喜欢豪饮,用酒招待朋友时,如果自己先醉了就直率地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朋友们都心知肚明。

  【解释】我醉了,想睡觉。指为人真诚直率。

87、成语故事

  南朝时期,齐竟陵王萧子良常于夜间邀文人学士饮酒赋诗,刻烛限时,规定烛燃一寸,诗成四韵。萧文琰认为这不是难事,就与丘令楷、江洪二人改为击铜钵催诗,要求钵声一止就做成一首诗。

  【解释】指限时成诗。比喻诗才敏捷。

88、成语故事

  西晋文学家左思勤奋好学,他的文章以辞藻华丽而出名。他写《齐都赋》时就小有名气,作为“著作郎”,花费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当时著名学者皇甫谧及张载、卫王灌、张华等为之批注作序,一时洛阳抄写该书成为时尚造成纸价上涨。

  【解释】形容别人的著作受人欢迎,广为流传。

89、成语故事

  前秦时期,秦州刺史窦滔因得罪了苻坚的手下大官被流放到流沙县。夫妻天各一方,他的妻子苏蕙特地在一块锦缎上绣上840个字,纵横29个字的方图,可以任意地读,共能读出3752首诗,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与关心之情。

  【解释】绣在锦缎上的回文诗。指情诗或书信。

90、成语故事

  唐朝时期,史官吴竞与刘知畿十分忠实历史事实,撰写《武后实录》,对张昌宗引诱张说诬陷魏元忠作了合乎事实的记载。后来宰相张说要求吴竞修改。吴竞说:“刘知畿虽然故去,我不能让他在九泉之下受到诬陷,我不能徇私舞弊去篡改历史。”

  【释义】地下:黄泉之下。指人刚正不阿,坚持原则。

91、成语故事

  汉宣帝时期,大将军霍光封宣帝做平民时所娶的妻子许平君为婕妤,将自己的幼女嫁给宣帝准备立为皇后。宣帝心中不乐意,下令寻求过去作平民时的旧剑,目的明确,立许婕妤为皇后。霍光的妻子霍显买通御医害死许皇后。

  【解释】故剑:比喻结发之妻。结发夫妻情意浓厚。指不喜新厌旧。

92、成语故事

  相传古代有名的孝子伯俞犯了错误,他的母亲拿拐杖打他,伯俞哭了,母亲觉得奇观,问他为什么哭。他说:“以前我犯错时你打我,我感觉到痛,如今你老了,不能打痛我了。是我不好,还让年迈的你为我操心,心中有愧。”。

  伯俞泣杖的意思是:伯俞:古代孝子名。形容对父母极为孝顺。

93、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宋襄公十分羡慕霸主齐桓公,自己也想称霸。于是带兵去攻打郑国。楚国立即出兵救郑。宋军面对混乱不堪的楚军,宋襄公没有采纳大臣司马子鱼趁混乱消灭楚军的建议,坚持光明正大地作战,结果被打败,自己客死他乡。

  假仁纵敌的意思是:讲不该讲的仁义,做出不该做的事情,给自己招致祸患。

94、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楚国上蔡人李斯年轻时担任一个郡吏,看到官房茅厕有老鼠在偷食粪便,看到人来了,赶紧逃命。后来他到仓库查访,看到仓库中的老鼠吃着官粮,看到人也不害怕。于是大发感慨:“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兴丞相叹的意思是:兴:兴起;丞相:宰相;叹:感叹。感叹人的贤与不肖,关键在于自处 。

95、成语故事

  晋朝时期,王戎是出名的吝啬鬼。他家里种了许多优良的李子树,李子又大又甜。他怕别人得到他这样好的种子,所以在卖李子前,把所有李子的核都挖出来。

  【释义】先钻李核,然后出卖,免得别人得到良种。形容极端自私。

96、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农夫,由于家贫终日穿一件粗麻衣,勉强过冬。第二年春天,天气晴朗,他就脱光衣服在太阳下曝晒,觉得十分舒服,由于没有见过漂亮的皮衣和高大的房子,就对妻子说将把这取暖的办法进献给国王。

  【释义】田父:老农;曝:晒。老农将晒太阳取暖的方法献给国君。常作向人献物或献计的谦词。

97、成语故事

  南宋陆游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留下了9000多首诗,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代表作有《关山月》、《农家叹》、《示儿》等。清代诗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评论陆游的诗:“陆游的诗才气豪健,意境清新,立意深刻,语句精练,力透纸背。”

  【解释】透:穿过。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98、成语故事

  东汉时期,刘备派诸葛亮留守荆州,自己带兵进攻益州。诸葛亮深知益州守将张任胆略过人,不能轻敌。于是亲自带兵前去诱敌,张任见诸葛亮带一支队伍不整的军队来袭,心想他用兵如神只不过是传言,于是中计成为诸葛亮的瓮中之鳖。

  【解释】调兵遣将如同神人。形容善于指挥作战。

99、成语故事

  西周时期,周武王死后,周公摄政,镇压了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的叛乱。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因受流言影响,怀疑周公的忠诚,于是“天大雷电,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后来周公重新执政,大风把吹倒的禾苗重新竖起,从此国泰民安。

  【解释】比喻顺应天心,得到天助。

100、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书生冯唐饱读诗书,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当官,他亲历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都没有如他所愿。直到汉武帝时期,冯唐被推举为贤良,汉武帝也认为他有才学,但是他时年90岁了,白发斑斑,已经不能再任职了。

  【释义】汉朝冯唐身历三朝,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感慨生不逢时或表示年寿老迈。同“冯唐易老”。

101、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齐国雄辩家淳于髡问孟子男女之间不用手递受物品是礼,那么嫂子掉进水里,小叔子用手去救是礼吗?孟子认为是礼。淳于髡又说天下的人都掉进水里,你为什么不去救?孟子回答说应该用道去救,而不是用手去救。

  【解释】授:给予;受:接受。旧指男女不能互相亲手递受物品。指儒家束缚男女的礼教。

102、成语故事

  相传西周灭亡后,周大夫长途跋涉来到西周都城,看到过去的宗庙宫室都成了长满禾黍的田地,触景伤怀,无限感慨,就作《黍离》诗一首。后来微子朝见周王时,路过殷墟,看到宫室毁坏,长满禾黍,非常哀伤,就作一首《麦秀》歌。

  【解释】相传西周亡后,所有旧时的宗庙宫室尽为禾黍之地。后以之作为感慨亡国之词。

103、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齐国雄辩家淳于髡问孟子男女之间不用手递受物品是礼,那么嫂子掉进水里,小叔子用手去救是礼吗?孟子认为是礼。淳于髡又说天下的人都掉进水里,你为什么不去救?孟子回答说应该用道去救,而不是用手去救。

  【解释】比喻视实际情况而变通做法。

104、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期,魏国大殿前的大钟无缘无故地自动大响,很多人觉得奇怪,就跑去问张华是怎么回事。张华告诉他们这是蜀郡发生地震或山崩引发钟的共振。为了验证这话,有人亲自去蜀郡查看,果然如此。

  【释义】比喻同类事物相感应。

105、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自认为当权者会推行他的仁政,在鲁国任职期间,鲁君受到季氏的控制,他只有感叹:“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鲁君没有重用他,他说:“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行。”于是抱着“善贾而沽”的念头去周游列国。

  【释义】贾:通“价”。善贾:好价钱;沽:出卖。等好价钱卖出。比喻怀才不遇,等有的赏识的人再出来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职。

106、成语故事

屈原,名平,战国时楚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当时担任“左徒”的官职,但是得不到楚怀王的信任。他主张联合东方的大国齐国,共同抗秦。

  昏庸的楚怀王,不听忠告,反而偏信谗言,疏远屈原,并向秦国妥协。结果连连上了秦国的当,怀王最后终于死在秦国。怀王死后,他的儿子横继位为顷襄王。顷襄王像他父亲一样糊涂,竟把屈原赶出郢都,放逐到长江以南的沅、湘和洞庭湖一带。

  屈原始终热爱他的祖国,在被疏远、遭打击,以至被流放的苦痛年月中,无时不关心着人民的生活,无时不怀念着国都郢都。他写的《九章》等不朽的诗篇,充满了悲愤和热烈的爱国之情。《九章》共包括九篇,其中的《惜诵》,一般都列为第一篇。

  《惜诵》,据专家考证,是屈原劝楚怀王联齐抗秦而被谗去职时写的。“惜诵”二字,据说是“不愿随便歌颂”的意思。诗中有一节假托在梦中和大神谈话来表达自己始终不变的忠诚。诗的大意说:“我曾在梦里企图登天,无奈既没有路也找不到船。请大神帮帮忙吧。可是他说,理想虽好实行困难!难道我的理想将永远被认为危险而无法实现?大神说:

  可思而不可恃。

  故众口其铄金兮,初若是而逢殆。

  惩于羹而吹齑兮,何不变此志也?

  欲释阶而登天兮,犹为曩之态也!

  大神说的这几句话,大意是说:“对于君王,你可以怀念却不必寄托希望。他身边那群人的嘴连金属都消熔得了,你当初一片天真当然要遭殃。上过当的人总该特别小心了,为什么不能改一改你的直心肠?你想登天偏又放弃了往上爬的梯子,看来你从前的老脾气,还是照样!

  这一节中,“惩于羹而吹齑”这一句,就是成语“惩羹吹齑’的来处。羹,就是羹汤;齑,是捣烂的蒜韭之类。在喝热汤的时候烫了嘴,于是怀着戒心,见了蒜韭之类的凉小菜,也撮口去吹吹它。人在某件事情上受过打击,吃过亏,以后变得过分谨慎和警惕,就叫做“惩羹吹齑”。《唐书·傅奕传》说:“惩沸羹者吹冷齑,伤弓之鸟惊曲木。”

  诗的原文中,另一句“众口其铄金”,后来也成为一句成语,即“众口铄金”。这句成语的“众口”却变为舆论的意思,形容舆论的力量很大,即使最坚硬的金石也要被消毁。

  【解释】: 铄:熔化。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

107、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卫世子共伯夫妇感情十分恩爱,曾经山盟海誓他们的爱情至死不变。后来共伯去世,其父母想要他妻子共姜改嫁。共姜坚决不答应,就做一首诗《柏舟》来证明他们匪石匪席的爱情,让其父母打消这个念头。

  【解释】比喻坚贞不渝。

108、成语故事

  贾母与李纨母子在一起聊天,贾宝玉提着蝈蝈笼进来,贾母指责他怎么不学习,同时夸奖贾兰有出息,将来肯定会替贾珠顶门壮户。李纨想起贾珠来不住地流泪,见宝玉在就说要经常夸奖孩子,这样一来二去,孩子就会有长进。

  【成语解释】指支撑门户,光耀门第。  

109、成语故事

  鲁宣公十四年(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出使路上要经过宋国,楚庄王仗着国力强盛,要申舟不向宋国借路。申舟说:“如果不借路,宋国人会杀我。”

  “宋国要是杀了你,我就派兵攻打他们。”楚庄王说。

  果然,不向宋国借路的做法激怒了宋国。宋国君臣认为这是对本国的莫大侮辱,就杀了申舟。楚庄王听到这个消息,气得暴跳如雷,立即发兵攻打宋国,一下子就把宋国的都城团团围住。

  双方相持了几个月,楚军还是没有取胜。第二年春天,宋国派大夫乐婴齐到晋国去请求晋国派兵救援。晋景公想要发兵去救宋,国大夫伯宗说:“大王,我们不能出兵,古人有话说:‘鞭子虽然长不能打到马肚于上。’现在楚国强盛,正受到上天保佑,我们不能和楚相争。晋国虽然强大,可是能违反天意吗?俗话说:‘高高低低,都在心里’,江河湖泊中容纳有污泥浊水,山林草丛中暗藏有毒虫猛兽,洁白的美玉中隐藏有斑痕,晋国忍受一点耻辱,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您还是忍一忍吧。”

  景公听了伯宗的话,停止发兵,改派大夫解扬去宋国,叫宋国不要投降,就说援兵已经出发,很快就要到了。

  宋国人在城中极其艰苦地坚守了几个月,楚军攻打不下,最后同意宋国求和,并带走宋国大夫华元作为人质。

  鞭长莫及:原意是虽然鞭子长,但是打不到马肚子上,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

110、成语故事

  鲁襄公去世的那一月,郑国的子产辅佐郑简公到晋国去聘问,晋侯借口和鲁国是同姓诸侯,而鲁国正有丧事,所以没有立刻会见他。

  于是,子产便派人把宾馆的围墙全部拆毁,以安放车马和礼物。晋国派士文伯责问他说:“治国因政事刑罚不明,盗贼遍地。为了安顿来我国聘问的各国使节,我们特意让官吏们把宾馆修整好,让使者们能无忧无虑地住在里面,现在却被你拆毁了。就算你的随从戒备森严,可让别国的宾客怎么办呢?我们大王派我来问一下您拆墙的用意。”

  子产答道:“我们郑国弱小,在你们大国的夹缝中勉强生存。大国动不动就要责罚我们,我们整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现在,我们把全国的财富都搜集起来,拿来朝会,碰上你们不得空,使我们不能及时献上这些礼品,也不知进见的日期。我们无法献礼,又不敢让它风吹日晒,发生损坏,那样就会加重我们郑国的罪过。

  我听说文公做盟主的时候,宫室低小,却把接纳诸侯的宾馆修整得宽敞高大,像王宫一样舒适。库房完好,道路平整。晚上,馆舍周围点着火把,卫士们巡逻警戒,各种杂役有人服务,使者们来到之后,很快就能办完事情,从不耽搁。更不用说担心携带的礼品被盗窃或被风吹日晒了。宾客来到就好像回到家里一样。

  可是晋侯的宫室绵延数里;来朝的诸侯宾客却像是住在奴隶的屋子里似的。门口进不去车马,车马货物又无法翻墙而过。雨淋日晒无法避免,加上盗贼横行,宾客进见又没有准确时候。要是还不拆毁围墙,就因为没地方收藏财礼而加重罪过了。请问主管大人,你说我们怎么办?虽然君王遭到鲁国的丧事,可这同样也是我们郑国的不幸之事啊。如果能让我们早一点奉上礼物,我们愿把围墙修好了再走。哪里敢怕麻烦怕劳累呢。”

  文伯报告了子产的意思。赵文子说:“确实如此,我们实在是做得不当,这是我们的过失啊。”于是就派士文伯去向子产表示歉意,恭敬地承认晋国对这件事处理不当。晋侯也很快会见了郑简公。

  后来,“敬谢不敏”就由“表示歉意”变成种客气话了。

111、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次,晋国国君晋文公派大夫胥臣出使鲁国。胥臣事情办完了,回来时路过一个叫冀的地方。他的马车路过一块田地,天气十分好,晴朗无云。田里有一个农民正在锄草。

  碰巧,那农民的妻子送饭来了,她将饭碗高举过头顶,十分恭敬地送给丈夫吃。丈夫也以同样的礼节回敬妻子。胥臣很有感触地说:“夫妻之间如此敬重恩爱,说明这个青年是个有德之人,假如有这样的人帮助国君治理晋国,国家肯定会兴旺不衰。”

  于是,胥臣走下车,与那年轻人交谈,询问他的身世。

  形容夫妻相互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

112、成语故事

  宋·楼钥《<洪文安公小隐集>序》:“禅位之诏,登极之赦,尊号改元等文,皆出公手,纷至沓来,从容应之,动合体制。”宋·朱熹《答何叔京》六:“夫其心俨然肃然,常若有所事,则虽事物纷至而沓来,岂足以乱吾之知思。”明·张岱《鲁云谷传》:“相知者日集试茶,纷至沓来,应接不暇。”

南宋时期,金兵南侵骚扰边境,龙图阁待制王刚镇守四川。由于战事频繁,各种文书纷至沓来,他从容不迫将文件分轻重缓急妥善加以处理。他曾亲自督战,安排部将吴璘和张正彦夹击金兵取得大胜,而他自己毫不居功自傲

 

  【成语辨析】纷至沓来和“络绎不绝”;都有“连续不断”的意思。两者在加强语气时可通用。但纷至沓来不仅指人;还可泛指一切事物;“络绎不绝”专指人;车、马、船的来来往往;同时含有“繁盛”的意思;纷至沓来没有。

113、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东吴孙权身边的名将张绂,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不但能写诗,还擅长作赋。当时著名的文学家陈琳是他的同乡,陈琳着有《武库赋》,张绂看过后非常欣赏,便写了封信称赞陈琳的文才。陈琳回信说:“我在河北,几乎与天下隔绝,这里写文章的人少,容易被人注意,所以不是我文笔好,是你太夸奖我了。我和你及张昭两人相比,实在差得太多,就好比是小巫遇见大巫,法术便无法施展一般。”

114、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河南太守李膺名声很大,轻易不接见客人。有个10岁的孩子,名叫孔融,他偏要去见见李膺。

  太守府门庭森严,孔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大人的亲戚。”守门人陪送他去见李膺,可李膺不认识他,问:“你是我的什么亲戚?”孔融回答:“我的祖先孔子和你的祖先老子很有交情。我和你不是世交吗?”李膺的宾客们见他才思敏捷,很善于讲话,都感到惊奇。只有大夫陈韪不以为然,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立刻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窘得陈韪半天说不出话来。

  孔融长大后中,做过北海相等官,是历史名人。

  了了:明白。“不甚了了”由“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引伸过来。形容不十分了解。

115、成语故事

  【释义】:

  “抗”原作“伉”,对等、相当的意思,表示宾客与主人分处庭中两旁,相对行礼,以示平等对待。后来比喻地位平等,互相对立。

  【出处】:

  《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抗礼,夫子犹有倨傲之容。

  一天,孔子和弟子门在树林里休息。弟子门读书,孔于独自弹琴。一曲未了,一条船停在附近的河岸边,一位须眉全白的老渔夫走上河岸,坐在树林的另一头,侧耳恭听孔子的弹奏。孔子弹完了一支曲子后,渔夫招手叫孔子的弟子子贡、子路到他跟前,并且问道:“这位弹琴的老人是谁呀?”子路高声说道:“他就是我们的先生,鲁国的君子孔子呀!”子贡补充说:“他,就是以忠信、仁义闻名于各国的孔圣人。”渔夫微微一笑,说:“恐怕是危忘真性,偏行仁爱呀。”渔夫说完,转身朝河岸走去。子贡急忙把渔夫说的话报告孔子。孔子听后马上放下琴,猛然站起身,惊喜地说:“这位是圣人呀,快去追他!”孔子快步赶到河边,渔夫正要划船离岸,孔子尊敬地向他拜了两拜,说:“我从小读书求学,到现在已经六十九岁了,还没有听到过高深的教导,怎么敢不虚心地请求您帮助呢?”渔夫也不客气,走下船对孔子说:“所谓真,就是精诚所至,不精不诚,就不能动人。所以,强哭者虽悲而不哀。强怒者虽严而不威,强亲者虽笑而不和。真正的悲没有声音感到哀,真正的怒没有发出来而显得威,真正的亲不笑而感到和蔼。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所以真是非常可贵的。以此用于人间的情理,事奉亲人则慈孝,事奉君主则忠贞,饮酒则欢乐,处丧则悲哀。”

  孔子听得很有启发,不住地点头。最后,孔子卑谦地对渔夫说:“遇见先生真是幸运。我愿意做您的学生,得到您的教授。请告诉我您住在哪里好吗?”渔夫没有告诉他住在哪里,而是跳上小船,独自划船走了。这时,颜渊已把车子拉过来,子路把上车拉的带子送给孔子,但孔子全不在意,两眼直勾勾地望着渔夫的船影,一直到看不见船的影儿,听不见划水的声音,才惆怅地上车。子路对孔子出乎寻常的表现不理解,在车旁问道:“我为您驾车已经很久了,还没见过像渔夫这样傲慢的人。就是天子和诸侯见到您,也是相对得礼,平等相待,您还带有点自尊的神色呢!但今天,那个渔夫撑着船篙漫不经心地站着,而您却弯腰弓背,先拜后说话,是不是太过分了呢?我们几个弟子都对您这举动觉得奇怪,对渔夫怎么可以这样恭敬呢?”孔子听了子路的话很不高兴,伏着车木叹口气说:“唉,子路,你真是难以教化。你那鄙拙之心至今未改!你靠近一点,我告诉你听:遇到年长的不敬是失礼,遇到贤人不尊是不仁、不仁不爱是造祸的根本。今天这位渔夫是懂得道理的贤人,我怎么能不敬他呢?”

116、成语故事

  《三国志·蜀志·赵云传》中记载:在一次战斗中,蜀将黄忠杀死了曹将夏侯渊,并夺取了战略要地。曹操非常恼火,把米仓移到汉水旁的北山脚下,亲率20万大军向阳平关大举进攻。黄忠、张着商议趁夜烧劫魏军粮草。临行前赵云和他们约定了返回时间,过期不归就带兵出寨接应,正与曹操亲自统率的部队相遇。赵云同曹军厮杀起来,把曹军打得丢盔弃甲,救回了黄忠和张着。

  曹操没有善罢甘休,指挥大队人马追杀赵云,直扑蜀营。赵云的副将张翼见赵云已退回本寨,后面追兵来势凶猛,便要关闭寨门拒守。赵云下令大开营门,偃旗息鼓,准备放曹军进来;一面又命令弓弩手埋伏在寨内外,然后自己单枪匹马站在门口等候敌人。

  生性多疑的曹操追到寨门口,心想,寨门大开,必有伏兵,即匆忙下令撤退。就在曹操调头后退的时候,蜀军营里金鼓齐鸣,杀声震天,飞箭如雨般向曹军射击。曹军惊慌失措,夺路逃命,自相践踏。赵云趁势夺了曹军的粮草,杀死了曹军大批兵马,得胜回营。

  后来,人们常用“偃旗息鼓”来比喻休战、无声无息或停止行动。

117、成语故事

  西汉末年,王莽(邯郸市大名县人)被打败后,刘玄称帝。扶风茂陵(今陕西省)人耿龠随其父耿况投奔了刘玄。没过多久,邯郸人王郎自称汉成帝之子刘子与,在西汉宗室刘休和大富豪李育等的支持下,自立为帝,建都邯郸。这时,耿龠手下的孙仓、卫包便劝耿龠投归刘子与(王郎)。耿龠闻听大怒,按剑说道:"刘子与这个反贼,我和他势不两立!等我到长安请皇上调动渔阳、上谷的兵马,从太原、代郡出击,来回几十天,便能以轻骑兵袭击那些’乌合之众’,势如摧枯拉朽,定能获胜。谁不识大局,去投奔那些反贼,定遭灭族杀身之祸! 

  释义:“乌合之众”为贬意成语,比喻没有组织,像一群暂时聚合的乌鸦。
 

118、成语故事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县缺个县令,谁可以当任这个职务呢?

  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去当。

  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

  祁黄羊回答说:君问的是谁可以去当这个职务,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呀!

  平公称赞说:好!于是任命解狐为南阳县的县令,果然非常称职,老百姓都很称赞。

  过了一段时间,平公又问祁黄羊说:京城里缺个军尉,谁可以担任这个职务呢?

  祁黄羊回答说:祁午可以。

  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

  祁黄羊回答说:君王问的是谁可以担任军尉这个职务,不是问谁是我的儿子呀!

  平公说:好!于是又任命祁午为军尉,果然也很称职,大家都赞扬他。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祁黄羊讲的这些话太好了!推荐外人不回避仇敌,推举家人不回避儿子。像祁黄这样的人,可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119、成语故事

  豹子头林冲,是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他为人忠厚正直、安分守己。

  一天,林冲带着妻子去岳庙进香。途中遇见花和尚鲁智深在耍六十多斤重的浑铁禅杖。众人齐声叫好,林冲也被吸引过去观看。鲁智深与林冲两个好汉一见如故,结义为兄弟。正在这时,侍女锦儿慌忙报信说,林妻在路上被歹徒拦截。林冲急忙向鲁智深告辞,去岳庙追赶歹徒。林冲抓住歹徒举拳要打时,发现此人原来是他的顶头上司、奸臣高俅的义子高衙内。高衙内一伙一看那女子是林教头的妻子,害怕打起来不是对手,便假惺惺地劝解:“衙内不认得,多有冲撞。”说罢将高衙内拥走。这时,鲁智深也急忙赶到,听明情况便要去追打高衙内,被林冲劝阻。林冲忍下了这口恶气。 

  高衙内逃走以后仍不死心,还想霸占林妻。他与高太尉一起设计,以看刀为由将林冲骗进高府,诬陷林冲持刀闯入白虎堂,将他下狱拷打。高俅一伙不便在京公开杀害林冲,便将林冲发配沧州(今属河北省)充军,买通差人,阴谋在路经野猪林时将他杀害。鲁智深暗中保护林冲,大闹野猪林,高俅的阴谋未能得逞。 

  到沧州后,林冲被分配看管大军草料场。高俅父子贼心不死,又派心腹之人前往沧州,放火烧草料场。这样即使林冲不被烧死,也会因草料场失火而被处死。当草料场起火燃烧时,林冲听到高俅的心腹们得意地谈论暗害自己的计谋,他再也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将仇人一个个杀掉。以后,林冲毅然上了梁山,走上了反抗宋朝的道路。 

  “逼上梁山”比喻被迫进行反抗。也比喻不得不做某件事情。
 

120、成语故事

  “百发百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射一百次,中一百次,形容箭无虚发。泛指射击技术高明,每发必中;也比喻对事惰的预料有充分把握,从不失算。

  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苏厉,是战国时期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有一次,他听说秦国大将白起将要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而大梁一旦被秦占领,附近的西周王室就有危险。于是,苏厉对周王说:“白起这几年打败过韩、赵等国,夺取了许多土地。现在他将要带兵攻打大梁,大梁一旦被白起攻下,周王室危险了!您应当想办法阻止白起出兵。”于是周王派苏厉前往秦国。苏厉对白起说:“从前,楚国有一个名叫养由基的人,是一个射箭能手,他距离柳树一百步放箭射击,每箭都射中柳叶的中心,百发百中,左右看的人都说射得很好,可是一个过路的人却说:‘这个人,可以教他该怎样射了。’

  养由基听了这话,心里很不舒服,就说:‘大家都说我射得好,你竟说可以教我射了,你为什么不来替我射那柳叶呢!’

  那个人说:‘我不能教你怎样伸左臂屈右臂的射箭本领;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你射柳叶百发百中,但是却不善于休息,等一会疲倦了,一箭射不中,就会前功尽弃。’”讲完这段故事,苏厉把话题拉回来说:“你已经打败了韩、赵等国,取得了许多土地,功劳很大。现在,又要派你带兵出关,经过西周王室的所在地去进攻大梁,如果这一仗不能取胜,就会前功尽弃。你不如说自己生病,不要出兵为好。”

  白起听了,笑着说:“我所向披靡,百战百胜,怎么会不能取胜呢?”

  于是,他没有被苏厉说动,率兵攻打魏国,果然又大获全胜,夺取了魏国的几十座城池。

121、成语故事

  “百折不挠”这则成语的挠是弯曲,比喻屈服。意思是无论遭受多少挫折都不动摇、不退缩、不屈服。形容意志坚强,品节刚毅。

  这个成语来源于《蔡中郎集.太尉桥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桥玄,字公祖,乐汉睢阳(今河南商丘)人。他性情刚直,嫉恶如仇,敢于同坏人坏事斗争。

  桥玄年轻的时候,在本县当功曹。有一次,豫州刺史周景来到睢阳,他向周景揭发了豫州“陈国相”羊昌的罪恶,请求周景派他去查办。周景同意后,桥玄首先把羊昌的宾客全部抓起来,详细调查羊昌的罪行。

  羊昌的靠山、当朝大将军梁翼知道这个消息,派人飞马传来檄文搭救羊昌,周景也接到圣旨,要他召回桥玄。桥玄退还檄文,更加抓紧办案,终于使羊昌受到惩罚。桥玄也由此出了名。

  汉灵帝时,桥玄当上了尚书令,他掌握了太中大夫盖升仗着与灵帝有交情,在做南阳太守时大肆收受贿赂、搜括大量财富的事实,就向汉灵帝上奏,要求罢免盖升,抄没他搜括来的财产。汉灵帝不但不查办盖升,反而升了盖升的官。桥玄于是托病辞职,回了老家。

  桥玄在京城任职的时候,有一次,他的十岁的小儿子在门口玩,突然有三个强盗劫持了孩子,冲到楼上,向桥玄勒索财物。消息传开,校尉阳球向河南府尹、洛阳县令带兵包围了桥玄的家。

  阳球等怕动手时伤了孩子,不敢进攻,桥玄大声喝道:“强盗无法无天,难道能为了我的孩子而放纵这些恶贼吗!”

  他催促阳球等发动进攻,杀死了强盗,他的小儿子也因此丧生。

  桥玄死时,家里没有什么遗产,殡葬也非常简单,他坚毅果断、勇往直前的精神,受到人们的赞扬。东汉著名文学家蔡邕在《太尉桥玄碑》中说:“他的性情严肃,嫉恨奢华,崇尚俭朴,有百折不挠、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决不改变自己的意志的气概。”

122、成语故事

  出处《欧冠子·天则》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释义“障”,即蔽。比喻被眼前细小的事物所蒙蔽,而看不到事物的真实情况以及主流和本质。
  故事从前,楚国有个书呆子,家里很穷。
  一天;他正在看书,忽然看到书上写着:“如果得到螳螂捕捉知了时用来遮身的那片叶子,就可以把自己的身体隐蔽起来,谁也看不见。”于是他想:“如果我能得到那片叶子,那该多好呀!”
  从这天起,他整天在树林里转来转去,寻找螳螂捉知了时藏身的叶子。终于有一天,他看到一只螳螂隐身在一片树叶下捕捉知了,他兴奋极了,猛一下扑上去摘下那片叶子,可是,他太激动了,一不小心那叶子掉在地上,与满地的落叶混在一起。他呆了一会,拿来一只簸箕,把地上的落叶全都收拾起来,带回家去。回到家里他想:“怎样从这么多叶子中拣出可以隐身的叶子呢?
  他决心一片一片试验。于是,他举起一片树叶,问他的妻子说:“你能看得见我吗?”“看得见。”他妻子回答。“你能看得见吗?”他又举起一片树叶说。“看得见。”妻子耐心地回答。
  他一次次地问,妻子一次次得回答。到后来,他妻子厌烦了,随口答道:“看不见啦!”
  书呆子一听乐坏了。他拿了树叶,来到街上,用树叶挡住自己,当着店主的面,伸手取了店里东西就走。
  店主惊奇极了,把他抓住,送到官府去。县官觉得很奇怪,居然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偷东西,便问他究竟是怎么回事,书呆子说了原委,县官不由哈哈大笑,把他放回了家。

123、成语故事

  出处:《史记·刺客列传》臣闻骐骥盛壮之时,—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驾马先之。
  释义:指马跑得很快,一天能跑一千里,现在形容人进步很快或事企发展极其迅速。
  故事: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在赵国作人质时,与同在赵国、尚未做秦王的赢政相处良好。
  后来,赢政回国做了秦王,太子丹也在秦国做人质,赢政不但没有顾念旧情、加以特别照顾,反而处处冷待、刁难他,太子丹见此状况,便找了个机会,逃回了燕国。回国后,太子丹一直耿耿于杯,想报复赢政。但由于国家小,力量薄弱,难以实现自己复仇愿望。
  不久,秦国出兵攻打齐、楚、韩、魏、赵等国家,渐渐逼近了燕国。燕国国君害怕极了,太子丹也忧愁万分:就向他的老师鞠武求教能够阻挡秦国侵吞的好办法,鞠武说:“我有一个好朋友,名叫田光,他很机智,有谋略,你可跟商讨一下。”
  
  田光请来了,太子丹非常恭敬地招待了他,并说“希望先生能替我们想个办法,抵挡秦国的侵吞。”
   田光听了,一言不发,拉着太子丹的手走到门外,指着拴在大树旁的马说:“这是一匹良种马。在壮年时、—天可以跑千里以上,等到它衰老时,劣马都可以跑在它的前面。您说这是为什么呢?”太子丹说:“那是因为它精力不行了。”
  
  “对呀!—现在您听说的关于我的情况,都还是我壮年的事,您不知道我已年老了,精力不行了。”田光停了停又接着说:“当然;虽然有关国家的大事我已无能为力,但我愿向您推荐一个人,我的好朋友荆坷,他能够承担这个重任。
   后来,太子丹结交了荆轲,派去行刺秦王,但最后行刺以失败告终。

124、成语故事

  出处《国语·周语下》
  “晋国有忧,未尝不成,有庆,未尝不恰……为晋休戚,不背本也。”
  释义“休”,喜“戚”,忧。是形容彼此关系密切、喜忧相关、命运相连。
  故事春秋时期,晋国的晋淖公周子,又叫姬周,年轻的时候曾因受到族人晋厉公的排挤,不能留在国内,而客居到周地洛阳,在周朝世卿襄公手下做事,周王的大夫单襄公很器重他,把他请到自己家里,就像对待贵宾一样地招待他。周子虽然年纪轻轻,却表现得十分老成持重。他站立的时候稳稳当当,毫无轻浮的举动;看书的时候全神贯注,目不斜视,听人讲话的时候恭恭敬敬,很有礼貌;自己说话时总是忘不了忠孝仁义;待人接物时总是十分友善、和睦;他自己虽然身在周地,可是听说自己的祖国晋国有什么灾难时就忧心忡忡;听说到晋国有什么喜庆的事情时就非常高兴。所有这些表现,单襄公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认为他将来一定大有前途,很有希望回到晋国去做个好国君。因此,单襄公对周子更加关心、爱护。不久,晋国国内果然发生了内乱,原来一直害怕失去权力而排挤王室公子的晋厉公被杀死了。于是,晋国大夫就派人到洛阳来,把周子接了回去,让他做了晋国的国君。

125、成语故事

  出处《孟子·梁急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
  释义好像掉进深水和烈火之中一样难受。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
  故事战国时,燕王哙改革国政,把君位让给相国子之,将军市被和公子平不服,起兵攻打子之,爆发内战。
  燕国大乱,齐国乘虚而入,齐宣王派大将匡章率兵十万攻燕。燕国百姓对内战不满,不愿出力抵抗齐军,出现“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的局面,有些地方的燕国百姓反而给齐军送饭递水表示欢迎。匡章只用了五十天工夫,就攻下燕国国都。齐军攻占燕国后,并无撤回之意。匡章又不管束军队,士卒欺凌百姓,燕人纷纷起来反抗。
  这时,齐宣王向正在齐国游说的孟子请教,问道:“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国,有人劝我吞并它,到底该怎么办?”孟子回答说:“如果吞并燕国,当地百姓反而很高兴,那就吞并它。古人有此先例,周武王便是。”“如果吞并燕国,当地百姓并不高兴,”孟子又说,“那就不要吞并它。古人也有先例,周文王便是。”
  孟子举了这两个例子后指出:“当初齐军攻入燕国,燕人送饭递水表示欢迎,那是因为燕国百姓想摆脱苦日子;而今如果齐国进而吞并燕国,给燕人带来亡国的灾难,使他们陷入水深火热之中,那他们必然会转而盼望别国来解救了!

126、成语故事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哦,请快快指教。”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127、成语故事

  在南北朝的时候,有个叫吕僧珍的人,他世代居住在广陵地区。他为人正直,很有智谋和胆略,因此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而且远近闻名。吕僧珍家住在城北,家里并不宽敞,平时再加上不少人在这里出入,就显得更小了。于是有人劝他再买套更宽敞的房屋。他说:“已经够用了,不用再扩大我的居住面积了。”因为吕僧珍的品德高尚,人们都愿意和他接近和交谈。有一个人物地在吕僧珍家隔壁买了一套房屋。有人问:“你买这房子花了多少钱?”“一千一百两”。“怎么这么贵?”那人笑着说:“一百两是用来买房屋的,那一千两是用来买邻居的。”
  读后:在等人处事的过程中,要有选择地进行交往。要和有自强意识,有上进心的朋友多交往。这正是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28、成语故事

  有个人曾经对人们说:“吃一点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吃多了,会伤脾的;枣呢,正好与之相反,虽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了会对牙齿有害。”听的人中一个人听了,想了想,说:“吃梨时,只嚼不咽,还会伤脾吗?吃枣时,我不嚼,一口吞下去,这不就可以保护牙齿了吗?”另一个年轻人听他这么一说,就想开个玩笑:“你这不是囫囵吞下枣吗?”周围在场的人都笑了。
  读后:我们学习知识时不能囫囵吞枣,首先把要学的知识理解清楚,然后再认真去掌握它。如果学知识只是笼统地学,就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

129、成语故事

  解释:
  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好学。耻:羞耻。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