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服务器面板,一键全能部署及管理,送你10850元礼包,点我领取

转载:https://zhuanlan.zhihu.com/p/334772391

Noise Contrastive Estimation 前世今生——从 NCE 到 InfoNCE

0 前言

作为刚入门自监督学习的小白,在阅读其中 Contrastive Based 方法的自监督论文时,经常会看到 InfoNCE 这个 loss(在 CPC 的论文中提出),之前只知道它的思想来自于 NCE 以及代表什么含义,但是对其背后的理论推导、以及如何从 NCE 迁移到 InfoNCE 的不太清楚,因此这篇文章就是通过理论推导和自己的理解来对 NCE 和 InfoNCE 的来龙去脉有个了解。(这篇文章着重于原理,因此公式和推导较多)

1 从 NLP 入手

1.1 背景

NCE,也就是 Noise Contrastive Noise(噪声对比估计), 在 [2] 这篇论文中被提出,但是这篇论文的阐述的不太便于理解,并且论文中估计的是概率密度函数(pdf,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而 NLP 中的 word 或 vision 中的 pixel 都是离散的,且我们感兴趣的是的概率质量函数(pmf, probability mass function),因此我主要参考了 [4] 这篇论文,它就是在使用 NCE 时假设了离散分布,并用 pmf 代替其中 pdf,然后将 NCE 应用到 NLP 领域。(我对 NLP 领域不是很了解,所以部分阐述方式可能会不严谨)。

1.2 n-gram

语言模型(language model)就是假设一门语言所有可能的句子服从一个概率分布,每个句子出现的概率加起来是1,那么语言模型的任务就是预测每个句子在语言中出现的概率。如果把句子 [公式] 看成单词 [公式] 的序列 [公式] ,那么语言模型就是建模一个 [公式] 来计算这个句子 [公式] 出现的概率,直观上我们要得到这个语言模型,基于链式法则可以表示为每个单词出现的条件概率的乘积,我们将条件概率的条件 [公式] 称为单词 [公式] 的上下文,用 [公式] 表示。

[公式]

可以看到,language model 就是条件概率 [公式] 的集合,但是直接计算每个 [公式] 在语料库中的条件概率是需要很大计算量的。因此在统计语言模型中,引入了马尔可夫假设,即“一个词出现的概率只与它前面出现的有限的一个或者 n 个词有关”,将这 [公式] 个词称为一个 gram,这就是著名的 n-gram 模型,因此可以将模型简化为:

[公式]

1.3 最大似然估计

上面的 n-gram 构建语言模型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将一个训练语料库中的每个 [公式] 和它的 [公式] (也就是由前面n个 [公式] 构成)的条件概率计算出来并储存(实际操作上是统计每个gram出现的次数),然后下一次计算某个句子的出现的概率时,即 [公式] 式,就在存储中找到这个句子中出现的 [公式] 和 [公式] 的条件概率,然后乘起来即可。

因此,我们是否可以不事先计算并存储每个 [公式] 和 [公式] 条件概率,而是建立一个模型(或者说函数),给这个模型一组 [公式] 和 [公式] 就能输出它们的条件概率。

在机器学习领域有一个方法是:对所要考虑的问题建模后为其构造一个目标函数,然后对这个目标函数进行优化,从而求得一组最优的参数,最后利用这组最优参数对应的模型进行预测,也就是最大似然估计。

在建模统计语言模型时,利用最大似然估计,根据 [公式] 式目标函数,我们可以写出其对数似然函数如下:

[公式]

然后最大化对数似然函数 [公式] ,实际上这样就是将 [公式] 看成 [公式] 和 [公式] 的函数, [公式] 为待定参数集: [公式]

这样一旦最优参数集 [公式] 可以确定,函数 [公式] 就被唯一确定,那么对于任何概率 [公式] 都可以用函数 [公式] 来计算了。

1.4 神经概率语言模型

上面的方法似然看起来很美好,但其中有两个问题:

如何构造一个好的函数 Noise Contrastive Estimation — 从 NCE 到 InfoNCE-风君雪科技博客 。
最大似然估计虽然理论上简单可行,但对于某些模型,在实际计算时可能需要很大的计算量,因此未必容易。

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引入神经网络,因为神经网络理论上可以表示任何函数,那么通过训练,肯定能找到这个合适的 [公式] ,因此 Bengio 等人在 2003 年 A Neural Probabilistic Language Model [8] 中提出了神经概率语言模型(NPLM)。其不在受限于 gram 的大小,可以在包含任意大小上下文的情况下建模 [公式] 的条件概率。

具体来看,它把语言模型的建立当作一个多分类问题,我们用 [公式] 表示一个包含所有单词的单词库,其大小为 [公式] ,将 [公式] 当成一对训练样本(实际上 [公式] 会转换成词向量,这里不做详解),通过神经网络后和 softmax 后,输出一个向量 [公式] , 其中每一维 [公式] 表示上下文为 [公式] 时 第 [公式] 个单词 [公式] 是单词库中第 [公式] 个单词 [公式] 的概率,训练过程要求最后单词库中概率最大的单词就是训练样本对中的 [公式] 。这样训练结束后,给神经网络一个上下文 [公式] ,神经网络就能预测在当前上下文 [公式] 时,下一个 单词 [公式] 是单词库中的各个词的概率 [公式] ,通过这个我们也就可以构建语言模型。

我们知道,这种方法本质上就是拟合一个 [公式] 和 [公式] 的函数 [公式] ,或者说建立一个参数集为 [公式] 条件概率分布 [公式] ,只要给出当前上下文 [公式] ,我们就能够直接计算下一个单词 [公式] 的概率。

假设输入到 softmax 前的结果用 [公式] 表示,实际上 [公式] 是有含义的,它是一个 socring function ,输出的分数用来量化 [公式] 在上下文 [公式] 中匹配性,那么 [公式] 条件概率可以表示为以下形式: [公式]

式中, [公式] 表示下一个单词是这个 [公式] 在单词库中的概率;令 [公式] 表示当前单词库中所有单词的概率的累和,通常将这一项叫做“配分函数”或“归一化因子”。一般来说,单词库 [公式] 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因此计算 [公式] 是非常昂贵、耗时的一件事,这也就是 NCE 要解决的问题。(见附录1)

如果我们不考虑 [公式] 的具体形式,那么 [公式] 式实际上就可以当作我们在 [公式] 式中所构造的函数 [公式] 的表达式, 既然如此,那我们接着用 1.3 中提到的最大似然估计的方式来试着求解 [公式] 的参数 [公式] 。我们将从句子 [公式] 中取样的 [公式] 看成经验分布(数据分布) [公式] , [公式] 式中的 [公式] 可以写成:

[公式]

现在要最大化 [公式] ,那么将其关于 [公式] 求导:

[公式]

这里解释一下上面到最后一步的转换,因为 [公式] ,其中 [公式] 为单词库 [公式] 中所有的单词,而单词库其中每个单词的概率由 [公式] 产生,因此 [公式] ,与经验分布 [公式] 不相关,所以可以把期望 [公式] 去掉。

[公式] 式结果中的 [公式] 计算如下:

[公式]

将 [公式] 式结果带回 [公式] 式中得:

[公式]

最大似然好像很容易,但是实际上还是绕不开对“归一化常数”的计算,所以就需要 NCE 登场了。

2 什么是 NCE

上一节中说明了计算 [公式] 非常昂贵这个问题需要解决,一个简单的思路是将 [公式] 也看出模型的一个参数 [公式] 来进行训练,但是这种方法不适合于上面提到的最大似然估计,因为由 [公式] 式可以看出来,它会直接将 [公式] 趋于 [公式] 来获得最大似然。因此,有人提利用这个思想提出了一些不定义 [公式] ,直接用 [公式] 估计模型的方法,如 contrastive divergence (Hinton, 2002)和 score matching (Hyvarinen, 2005)。(见附录2)

而 NCE 不同于上面两种方法,它是通过最大化同一个目标函数来估计模型参数 [公式] 和归一化常数,NCE 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学习数据分布样本和噪声分布样本之间的区别,从而发现数据中的一些特性,因为这个方法需要依靠与噪声数据进行对比,所以称为“噪声对比估计(Noise Contrastive Estimation)”。更具体来说,NCE 将问题转换成了一个二分类问题,分类器能够对数据样本和噪声样本进行二分类,而这个分类器的参数 [公式] 就等价于1.4中我们想要得到 [公式] 。(见附录3)

现在假设一个特定上下文 [公式] 的数据分布为 [公式] ,我们称从它里面取出的样本为正样本,令类别 [公式] ;而另一个与 [公式] 无关的噪声分布为 [公式] ,我们称从里面取出的样本为负样本,令类别为 [公式] 。遵循 Gutmann and Hyvrinen (2012) [3] 中的设置,假设现在取出了 [公式] 个正样本和 [公式] 个负样本,将这些正负样本混合形成一个混合分布 [公式] 。

我们得到下面这些概率:

[公式]

所以可以计算后验概率:

[公式]

我们令负样本和正样本的比例为: [公式] ,则有:

[公式]

现在我们观察 [公式] 式,NCE 所做的事情就是将式中的经验分布 [公式] 替换成概率模型 [公式] ,使后验概率成为参数为 [公式] 的函数。但问题是这样现在这样的形式还是需要计算 [公式] ,我们只是将原来问题进行了一定的转换从而引入了噪声分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NCE 做了两个设定:

一个就是前面提到的,将 Noise Contrastive Estimation — 从 NCE 到 InfoNCE-风君雪科技博客 作为一个参数 Noise Contrastive Estimation — 从 NCE 到 InfoNCE-风君雪科技博客 来进行估计,相当于引进了一个新的参数。
第二个是,事实证明(Mnih and Teh, 2012),对于参数很多的神经网络来说,我们将 [公式] 固定为 1 对每个 [公式] 仍是有效的。

第二个设定,即减少了参数的数量,又使模型的输出符合”归一化“的性质(即 [公式] ),是很合理的,如果 [公式] ,由 [公式] 式可以得到 [公式] , 那么 [公式] 式可以写成如下形式,即具有参数 [公式] 的后验概率:

[公式]

现在我们有了参数为 [公式] 的二元分类问题,假设标签 [公式] 为伯努利分布,那么很容易写出他的条件对数似然 [公式] 如下,实际上在它前面加上负号后, [公式] 也就等价于 logistics 分类里的 log loss,或者说交叉熵损失函数:

[公式]

而 NCE 的目标函数还需要在 [公式] 式的基础上除以正样本的数量 [公式] ,即

[公式]

当数据数量很大时,根据大数定律,上式也可以写成:

[公式]

要最大化上述对数似然函数,也就是最大化如下目标函数:

[公式]

NCE 目标函数中的 [公式] 实际上就是在设置“二分类问题”时,选取的负样本与正样本的比例,通常的做法会默认正样本数量为 1 ,然后将负样本的数量 [公式] 作为一个手动输入的参数,从而确定这个比例 [公式] 。在 TensorFlow 的相关源码 中,正样本的数量 num_true 默认值为1,如果设置大于 1,那么会进行一个 [公式] 的归一化。

Noise Contrastive Estimation — 从 NCE 到 InfoNCE-风君雪科技博客

可以看到实际上这个比例 [公式] 对我们的 NCE 优化是有影响的,所以 NCE 的作者也考虑了什么样的比例 [公式] 是最好的,我这里就直接说结论了,有兴趣的可以看详细看下这篇论文 Gutmann and Hyvrinen (2012) [3]

结论是:对于设置的噪声分布 [公式] ,我们实际上是希望它尽量接近数据分布 [公式] ,否则这个二分类任务就过于简单了,也就无法很好的学到数据特性。而作者通过实验和推导证明(我在第三节中也会简单的证明),当负样本和正样本数量之比 [公式] 越大,那么我们的 NCE 对于噪声分布好坏的依赖程度也就越小。换句话说,作者建议我们在计算能力运行的条件下,尽可能的增大比值 [公式] 。也许这也就是大家都默认将正样本数量设置为 1 的原因:正样本至少取要 1 个,所以最大化比值 [公式] ,也就是尽可能取更多负样本的同时,将正样本数量取最小值 1。

另外,如果我们希望目标函数不是只针对一个特定的上下文 [公式] ,而是使不同的上下文可以共享参数,也就是设置一批上下文的全局目标函数:

[公式] 到这,NCE 的构建就完成了,总结一下就是:从上下文 [公式] 中取出单词作为正样本,从噪声分布中取出单词作为负样本,正负样本数量比为 [公式] ,然后训练一个二分类器,通过一个类似于交叉熵损失函数的目标函数进行训练(如果取正样本数量为 1,那么 [公式] 式与 [公式] 式等价,NCE 目标函数就等价于交叉熵损失函数)。

3 NCE 的原理

上面虽然推导了那么多公式,但实际只是按照 NCE 的思想进行问题的转换,那么这样做究竟是否正确呢?根据附录 3 的描述,直觉上看好像是没有问题的。

我们再看回 [公式] 式,我们对它关于 [公式] 进行求导:

[公式]

分布对上面的两项进行求导:

[公式]

[公式]

将上面两个结果再带回 [公式] 式中,并根据前面 [公式] 的设定,也就是 [公式] :

[公式]

上一节中我们设定了 [公式] ,也就是 [公式] ,因此:

[公式]

这里的参数 [公式] 依然指的是负样本与正样本数量的比例,如果我们令 [公式] 的话,那么:

[公式]

可以看到,当 [公式] 趋于无穷时, [公式] 式中 NCE 目标函数的梯度和 [公式] 式中 MLE 对数似然函数梯度是等价的,也就是说我们通过 NCE 转换后的优化目标,本质上就是对极大似然估计方法的一种近似,并且随着负样本和正样本数量比 [公式] 的增大,这种近似越精确,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作者建议我们将 [公式] 设置的越大越好。

4 从 NCE 到 InfoNCE

到目前为止,应该对 NCE 的来龙去脉比较清楚了(公式太多,不知道多少人有耐心看到这里了…)。

InfoNCE 是在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with Contrastive Predictive Coding 这篇论文中提出的,这里不会具体介绍 CPC ,而是着重说明如何借鉴 NCE 的思想提出 InfoNCE 并用于 CPC 中的,如果还不太了解的可以看我的这篇文章 ”对 CPC (对比预测编码) 的理解“

简单来说,CPC(对比预测编码) 就是一种通过无监督任务来学习(编码)高维数据的特征表示(representation),而通常采取的无监督策略就是根据上下文预测未来或者缺失的信息,NLP 中已经利用这种思想来学习 word 的 representation [1]。

要构建这样的预测任务,一个方法是直接建模条件生成模型 [公式] 根据当前上下文 [公式] 预测 [公式] 个时刻后的数据 [公式] (假设是像文本、语音中那样的序列数据);但作者觉得这样的方法过于针对细节进行重建,并不是很好,于是引入了互信息的思想,认为我们可以通过最大化当前上下文 [公式] 和要未来的数据 [公式] 之间的互信息来构建预测任务,互信息的表示如下:

[公式]

我们没办法知道 [公式] 和 [公式] 之间的联合分布 [公式] ,因此要最大化 [公式] ,就需要从 [公式] 入手,即最大化 [公式] 。

那么如何训练 [公式] 呢?我们可以把这个比例定义为密度比,那么根据附录 3中的思想,分子 [公式] 就相当于 [公式] ,是我们想得到的目标函数;分母 [公式] 就相当于 [公式] ,是用来进行对比的参考分布(噪声)。因此,我们就可以根据 NCE 中提供的思路,将问题转换为一个二分类的问题,更具体来解释:

从条件 Noise Contrastive Estimation — 从 NCE 到 InfoNCE-风君雪科技博客 中取出数据称为“正样本”,它是根据上下文 Noise Contrastive Estimation — 从 NCE 到 InfoNCE-风君雪科技博客 所做出的预测数据,将它和这个上下文一起组成“正样本对”,类别标签设为 1。
将从 Noise Contrastive Estimation — 从 NCE 到 InfoNCE-风君雪科技博客 中取出的样本称为“负样本”,它是与当前上下文 Noise Contrastive Estimation — 从 NCE 到 InfoNCE-风君雪科技博客 没有必然关系的随机数据,将它和这个上下文 Noise Contrastive Estimation — 从 NCE 到 InfoNCE-风君雪科技博客 一起组成“负样本对”,类别标签设为 0。
正样本也就是与 [公式] 间隔固定步长 [公式] 的数据,根据 NCE 中说明的设定,正样本选取 1 个;因为在 NCE 中证明了噪声分布与数据分布越接近越好,所以负样本就直接在当前序列中随机选取(只要不是那一个正样本就行),负样本数量越多越好。

所以要做的就是训练一个 logistics 分类模型,来区分这两个正负样本对。问题转换后,训练的模型能够“成功分辨出每个正负样本的能力”就等价于“根据 [公式] 预测 [公式] 的能力”。

根据 NCE 中的设置,现在假设给出一组大小为 [公式] 的 [公式] ,其中包含 [公式] 个从 [公式] 中取样正样本和 [公式] 从一个指定分布(用于对比的噪声分布) [公式] ,假设第 [公式] 是正样本,且 [公式] ,上下文 [公式] 表示 [公式] 之前的数据,那么能够正确的同时找到那一个正样本 [公式] 和 [公式] 个负样本的情况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公式]

我们最大化上面这个式子,即最大化模型“成功分辨出每个正负样本的能力”,也就是最大化我们定义的密度比,也就是最大化 [公式] 与 [公式] 的互信息。

参考 [公式] 式,可以写出根据 [公式] 预测 [公式] 的形式:

[公式]

在上式中,我们知道 [公式] 是一个 socring function ,输出的分数用来量化 [公式] 在上下文 [公式] 中匹配性;放在这里 [公式] 也就是量化对 [公式] 预测的结果和真实结果的相似程度,CPC 文章中用余弦相似度来量化,并且将 [公式] 定义为 [公式] ,也就是:

[公式]

现在对比 [公式] 两个式子,这两个式子的目标是一致的,也就意味着 [公式] 实际上就可以作为密度比 [公式] 的一种表示形式,它们之间虽不直接等价,但是含义上是正相关的,即:

[公式]

现在我们的优化目标就是使 [公式] 或 [公式] 式的结果最大,所以可以写出对应形式的交叉熵损失如下:

[公式]

上式就是最终得到的 InfoNCE 损失函数了,并且最小化 InfoNCE,也就等价于最大化 [公式] 和 [公式] 之间互信息的下限,从而做到了我们所要求的最大化 [公式] ,证明如下,

[公式]

到底为止,如何从由 NCE 结合互信息的思想构建 [公式] 式中的 InfoNCE 也清楚了,现在 InfoNCE 主要用在自监督学习中作为一个对比损失函数,实际上 InfoNCE 的这个思想也是可以作为互信息的一个估计器,在论文中也有证明它和另一个互信息估计器 MINE 之间的关系,这里就不再详细说明了。

在使用 InfoNCE 时把它当作一个对比损失,那么分子上的 [公式] 表示正样本对, 分母上的[公式] 表示负样本对,我们只要构建好正负样本对,然后利用 InfoNCE 的优化过程,就可以做到使正样本对之间的互信息最大,使负样本对之间的互信息最小这件事情了:

[公式]

后记

最初目的只是因为看到很多地方直接使用了 InfoNCE(实际上就是 CPC),但没有说明详细的原理,网上除了磊爷的文章[6]之外,很多都是浮于表面的解释,远不能解答我的疑惑 ,所以作为一个刚入门的小白,我还是想亲自推导一下 InfoNCE 的以及它的来源 NCE 的原理,没想到这个坑越挖越深,最后花的时间远远超出我的预期,导致一堆其他事情没有做….好在最终还是按照我的理解基本弄清楚了(如果有哪里理解错的地方,请告诉我),也不知道这样做有没有意义。

附录 1——NCE 要解决的问题

实际上NCE 要解决的是归一化参数密度估计问题。

假设现在有一组观测样本 [公式] ,它遵循一个未知的参数化概率密度函数 [公式] ,参数密度估计问题就是根据观测样本 [公式] 找到一组最优参数 [公式] ,通常使用极大似然估计的方法。对于这个密度函数 [公式] 的估计还需要满足下面两个约束条件:

Noise Contrastive Estimation — 从 NCE 到 InfoNCE-风君雪科技博客
[公式]

如果同时满足上面两个约束条件,那么称建模的密度函数是归一化的;如果只满足第 2 个正约束条件,那么称其未归一化。

在语言模型中说的 [公式] 在 NCE 实际上就是指,指的是 partition function,这里用 [公式] 表示,假设 [公式] 为估计的未归一化模型,则 [公式] ,而将模型归一化的方式就是: [公式] 。而对于 [公式] ,除非 [公式] 的形式特别简单,否则是没办法写出积分的解析解形式的,只能通过数值积分的方法来近似。这种数值积分对于低维问题是有较高的精度的,但是对于实际应用中的很多高维问题,在计算上就是非常昂贵甚至不可接受的。

附录 2——将归一化常数作为参数

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可以将归一化常数作为一个附加的参数呢。

附录1中提到可以通过 [公式] 来对 [公式] 进行归一化,实际上可以看作对 [公式] 进行了一定的缩放,假设归一化后的密度函数为 [公式] ,则:

[公式]

因此我们可以把 [公式] 当成一个参数 [公式] ,也就是:

[公式]

也就是学习一个参数 [公式] ,来对未归一化的 [公式] 进行大小为 [公式] 的缩放,最终达到归一化的效果。

附录 3——用噪声进行对比的直觉

这里解释一下用噪声的分布进行对比的直觉。

按照 Gutmann and Hyvrinen(2012) [3] 中的解释(如果真的先弄懂 NCE,强烈推荐阅读一下这篇论文),估计数据的密度函数 [公式] 实际上是确定观测数据 [公式] 的属性,而这种属性一般需要相对于另一些参考数据(噪声) [公式] 的属性来体现(描述)出来的。如果我们参考(噪声)数据 [公式] 是从概率密度函数为 [公式] 的分布中独立同分布采样出来的 ,[公式] 相对于 [公式] 的属性用它们的密度比 [公式] 来描述。那么如果相对数据 [公式] 的分布 [公式] 已知,也就能通过 [公式] 来获得 [公式] 的密度函数 [公式] 。话句话说,如果我们知道 [公式] 的属性,也知道了 [公式] 和 [公式] [公式] 之间的差异,那么我们也就知道了 $X$ 的属性。

所以 NCE 中通过训练一个二分类器来对 [公式] 和 [公式] 中的数据进行比较,为了区分出这两个数据,分类器就会比较它们属性的不同,换句话说,这个二分类也就学到了 [公式] 和 [公式] 之间的差异,而这个差异根据 [公式] 式的推导,也确实符合 [公式] 的形式的,实际上也就是训练了 logistic 分类器。

 

参考文献

[1] Tomas Mikolov, Kai Chen, Greg Corrado, and Jeffrey Dean. Efficient estimation of word representations in vector space. arXiv preprint arXiv:1301.3781, 2013.

[2] Michael Gutmann and Aapo Hyvärinen. 2010. Noise-contrastive estimation: A new estimation principle for unnormalized statistical models. In Proc. AISTATS.

[3] Gutmann, M.U. and Hyv¨ arinen, A. Noise-contrastive estimation of unnormalized statistical models, with applications to natural image statistics. 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 13:307–361, 2012.

[4] Andriy Mnih and Y ee Whye Teh. 2012. A fast and simple algorithm for training neural probabilistic language models. In Proc. ICML.

[5] Aaron van den Oord, Yazhe Li, and Oriol Vinyals.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with contrastive predictive coding. arXiv preprint arXiv:1807.03748, 2018.

[6] Leo Mao. 2019. “Noise-Contrastive-Estimation”. [online]. 

[7] Dyer, C. (2014). Notes on Noise Contrastive Estimation and Negative Sampling. arXiv:1410.8251 [cs].

[8] Y. Bengio, R. Ducharme, P. Vincent, and C. Jauvin, “A Neural Probabilistic Language Model,” p. 19.